正文 第五章 令人好奇的景象(3 / 3)

在公元17世紀,英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哈雷就提出:金星淩日時,在地球上兩個不同地點同時測定金星穿越太陽表麵所需的時間,由此算出太陽的視差,可以得出準確的日地距離。可惜,哈雷本人活了86歲,從未遇上過“金星淩日”。在哈雷提出他的觀測方法後,曾出現過4次金星淩日,每一次都受到科學家的極大重視。他們不遠千裏,奔赴最佳觀測地點,從而取得了一些重大發現。1761年5月26日金星淩日時,俄羅斯天文學家羅蒙諾索夫,就一舉發現了金星大氣。19世紀,天文學家通過金星淩日搜集到大量數據,成功地測量出日地距離1.496億千米(稱為一個天文單位)。當今的天文學家要比哈雷幸運得多,可以用很多先進的科學手段,去進一步研究地球的近鄰。人們用10倍以上倍率的望遠鏡即可清楚地看到金星的圓形輪廓,40-100倍率左右的望遠鏡觀測效果最佳。雖然觀測這次“金星淩日”難度不算很大,但天文專家提醒,在觀看時,千萬不能直接用肉眼、普通的望遠鏡或是照相機觀測,而要戴上合適的濾光鏡,同時觀測時間也不能過長,以免被強烈的陽光灼傷眼睛。所以喜好天文的朋友們可以觀察2012年的金星淩日,不過一定要根據以上的要求來觀察,否則會傷到自己的。

金星淩日雖然說用肉眼也許也能看到,但效果不會太好,而且會傷到眼睛。所以,如果您有望遠鏡,無論是小型觀景望遠鏡還是天文望遠間鏡都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10倍以上的倍率即可清楚地看到金星的圓形輪廓,40~100倍左右觀測最佳。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由於金星濃厚的大氣折射成的光圈,景象尤為壯觀。如果當天日麵上黑子較多,還可能出現金星掩太陽黑子的現象,使淩日的過程更加有趣。下圖為17世紀庫克船長所繪的金星淩日的草圖。

此圖為“黑色水滴”效果,這個效果是金星在太陽的內部邊緣的時候所出現的,這種效果使得觀察非常困難,因為金星看起來不像是個圓盤形狀。正規的淩日觀測要進行描圖,因此要選擇帶有投影屏的天文望遠鏡。一台帶有赤道儀並配備有電跟的望遠鏡會使你在長時間觀測中更加輕鬆。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淩日大多從13點左右開始。因此,想觀測的朋友們應該在中午之前做好準備,以保證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而現在想要觀測金星淩日壯麗景觀的朋友一定要把握好2012年金星淩日,如果錯過了這一次就要等上一百年了。下麵我們說一下金星入淩出淩的有趣現象。

細心的觀察者應該會發現,在金星入淩出淩時,都會發現所謂的“黑滴”現象。實際上,當我們對著光亮,將兩個手指逐漸靠近,當很接近的時候,可以發現盡管手指還沒有接觸,就能夠看到上下手指之間有陰影把它們聯係了起來,像是手指間有水滴一樣,這就是所謂的“黑滴”現象。在淩始內切和淩終內切時,即太陽邊緣和內行星邊緣互相靠得很近即將接觸時,會發現有非常細的絲將兩個邊緣連接,這就是淩日時的黑滴現象。成因是我們大氣層的視寧度、光的衍射以及望遠鏡“極限分辨率”的等多種作用造成的視輪邊緣的模糊。除此之外,在入淩和出淩階段,有時候金星視麵邊緣會鑲上一絲極細的“暈環”或“光環”。這個“暈環”是由於金星大氣層頂部反射、散射陽光形成的。使用目鏡投影方式可看到它,但如果將望遠鏡加濾光片,則會更清楚。“暈環”大小的變化,環亮度是否均勻,是否能在太陽圓輪的背景下看到。像這些現象都很有趣,而且會讓人覺得很神秘。

5.神奇的五星連珠

五星連珠也叫“五星聚”。我國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時出現在天空同一方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常發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認為它是祥瑞。後人推廣到隻要五行星各居一宮相連不斷時就叫做“連珠”。

清代欽天監縮小其範圍,規定五行星的黃經相差小於45度時才叫“連珠”。五星連珠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五大行星中,金星、火星、土星出現在西方的地平線上,木星則懸掛在和地平線呈30度角的天空上,而水星也正在逐漸靠攏。五大行星將按照水、金、火、木、土依次排列,由高到低連成一條線,古時稱為“五星連珠”。由於五顆星都是大行星,亮度較高,人們用肉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

“五星連珠是不祥之兆”,對於這一民間傳言,天文學家認為純屬無稽之談。所謂“五星連珠”並非像糖葫蘆那樣排成一排,而是存在一定的角度。“五星連珠”發生時,不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經測算,即使五大行星像拔河一樣產生合力,其對地球的引力也隻有月球引力的6000分之一,更何況它們不會排成一排。因此,災難之說不成立。

資料顯示,最近一次“行星連珠”發生在2000年5月20日。這是個漸近的過程,從5月5日就開始了。到5月20日這天,除天王星和海王星外,太陽係的其餘七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散落參差,排列在一定的方向上。上一次“五星連珠”發生在1962年2月5日。兩次“行星連珠”天體現象都未給地球帶來地質、氣候等災難。美國科學家根據天文運動計算出,下一次“五星連珠”將在2040年9月9日北京時間中午12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