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學生遭下馬威(2 / 2)

跟著村委的四人來到辦公室裏,環顧四周,沒有電腦,隻有一排裝著文件的鐵皮櫃,還有兩張破舊的桌子以及四個坐著嘎吱響的木沙發,整個房間就這麼點東西。

閑聊一陣子後,其他人都走了。村委主任陳之江給他講村裏情況。

石橋村依山傍水而建,共有九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兩千三百多,去除外出務工、外界定居未遷戶口的,常住人口僅有一半,大部分都是老人孩子,年輕勞動力很少。基本從事農業生產,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小部分人可以搞小規模養殖。

一直講到中午十點,陳之江打算帶楊文華下村開展工作。

就是收管理費,也是村幹部們的收入來源。一般都是攤派到每家每戶,按照人頭計算。本縣大多都是每人每年一百元,均在收稻子的季節收錢。

“我們村裏種兩季水稻,七月份收早稻,這個時候就要上門收錢了,不然過一段時間讓村民們花完,我們下半年可就不好過了呀。”

楊文華點了點頭,他家也是本縣農村的,沒少交過“三提五統”,這些情況自然再熟悉不過。

村子裏收管理費,也會遇到阻力,若是有人想耍滑頭找借口不交,村幹部就會進家搜糧食、拉牲口,鬧得不可開交也是常有的事。

跟著陳之江到了村子裏,大家見到這個白白淨淨的“生麵孔”都有些好奇,這時候就聽著村主任陳之江介紹,說這是村裏來的大學生村官。

那個年代的文憑還沒有貶值到後世的地步,一個鄉能出三個大學生就算厲害了。

村民們個個都覺得稀奇,像是圍觀珍稀動物一樣來看。

楊文華趁機給大家打招呼,留下一個好印象很重要。

可沒想到,邊上的陳之江這個時候有些得意忘形,抽著煙笑道:“行了行了,都不要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這大學生算什麼東西,再厲害不還是要到俺們村裏來幹活。”

不少糙漢子聽了都哈哈大笑,隻有楊文華有些不悅。

一直收錢收到中午,陳之江的口袋已經塞了一大把鈔票,他笑意滿滿,拍著楊文華的肩膀說道:“小楊啊,我去鄉裏辦點事,你先回村委吧,飯估計也燒好了。”

一聽見這話,楊文華哪裏還能不知道他去鄉裏的真正目的?

就是推牌九。賭狗一個,裝什麼大尾巴狼。

九十年代末,本縣的村委管理費差不多都是一百,而石橋村在這幾年卻能收到每人二百一年,足足翻了兩倍,這多出來的錢可全輸在了賭桌上。

這個壞種就是欺負淳樸且文化不高的農村人。

縣裏麵對這種情況雖然也有管理,有個叫做農民負擔辦公室的部門,但你普通人連縣政府大門都找不到,更別說去告狀了。

楊文華忽然想出來一個辦法,麵色平靜道:“書記你去忙,要不要給您留點飯?”

陳之江擺了擺手,頗有些愜意神色,倒是很享受楊文華喊的這聲“書記”,一轉身就騎著自行車走了。

這時,楊文華立馬從包裏摸出紙筆,往剛剛交了管理費的村民家走。

這也是他後麵慢慢悟出來的一個道理。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工作一定要留痕!有了痕跡就有了證據,當以後發生情況,第一時間就能捋清責任,防止替人背鍋。

到村民家就擬條子:今1998年7月21日,石橋村村民某某,向石橋村委會繳納管理費80元。

收款人:陳之江。

見證人:楊文華。

繳費村民:某某

楊文華給大家讀了一遍,不會簽字的村民就按個手印。隻要這條子做出來,隨著時間的積累,遲早有一天能將這陳之江徹底按死。

花了半小時才弄完,此時已經饑腸轆轆,回到村委的小院後卻愣住了,大鍋裏隻剩菜湯底,饅頭也沒了。

院子西廂房的會議室裏,會計陳嚴睡在木躺椅上,鼾聲格外順暢。

給他人喊醒,就聽會計解釋:“村委灶子的飯菜都是由村委主任陳之江老婆負責,我們盛了之後就被他老婆打走帶回家喂狗了,我說讓她給你留點,她就說不用留。我也攔不住。”

楊文華啞口無言,好在行李箱裏還有方便麵,燒水泡了也算對付一頓。

沒想到,下馬威來的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