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西南絲綢之路?(1 / 2)

9西南絲綢之路

中國

“西南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由三大幹線組成,全長2000多公裏。

一條是以四川成都為起

點,經宜賓、昭通、曲

靖、昆明、楚雄、南華、

雲南驛至大理,稱為

“五尺道”;一條是從成

都南出發,經邛崍、雅

安、靈關、西昌、姚安

至大理,此條又稱“靈

關道”;三是上述兩條彙

合後西行,經漾濞、永

平、保山、騰衝出緬甸,

從保山至緬甸段稱為

“永昌道”。成都是“西

南絲綢之路”的起點,

騰衝是“西南絲綢之路”

的最後驛站。

元朝統一雲南後,

在行省境內建立驛站78

處,其中由中慶(今昆明)至大理沿途經祿豐、路甸、威楚、沙卻、普

棚、白山石諸站,隨著時代的變遷又稱塘、鋪、哨、關、驛等。鬥轉星

移,日月交替,古西南絲路的絕大部分道路,已湮沒在時間的風雨之

中,但一些雄關險道,騾馬蹄印,詩聯題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曆史印

痕。最典型的如保山的蘭津古渡,霽虹橋遺址及附近的摩崖詩、詞、題

刻。保山的水寨、官莊等路段,都是當年用人工鑿岩開山而成的路基,

至今仍保存完好。水寨一段自瀾滄江邊至長灣長約10餘公裏,原設平

坡鋪、山達鋪、水寨鋪等郵驛站點,現尚存平坡鋪的小街寬3米、長

50米,兩端有街門等遺跡。由平坡西上羅陽山至水寨,山腰大石坎長

三四公裏的路段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成的。路徑曲折陡峭,有500餘

級台階猶如天梯,史稱“梯雲路”。石階上猶存騾馬攀踏的累累蹄印,

最深者達13厘米,可見當年要攀越這段路途是多麼艱難啊!

這條古道是難得的文化遺產,其中有些驛站已列入曆史文化保護單

位。一係列南北走向的高山峽穀所組成的橫斷山脈,地理構造奇特,形

成了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蘊藏著大量珍貴的稀有動物和植物。這裏自

史前時代起,就是中華各族係往返遷徙的良好通道,至今還居住著羌、

彝、藏、回、白、傣、傈僳、普米、阿昌、德昂、景頗等十多個少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