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圓明園?(1 / 1)

8圓明園

中國

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是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萬春(綺春)

園的統稱,是清代行宮式禦園。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澱,與頤和園

緊相毗鄰。始建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占地350公頃(5200餘畝),

其中水麵麵積約140公頃(約2100畝),有園林風景100餘處,建築麵積

逾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

宮苑。

“圓明園”,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燁禦書三字匾額,就懸掛在圓

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園名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

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

是說,“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

光普照,完美明智。另外,“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

佛號,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康熙皇帝在把園林賜給胤

禛(後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於雍正的佛號

“圓明”。

圓明園舊址是一座占地約500畝的水景園,在康熙四十六年

(1707)時,該園已初具規模。同年11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遊

賞。雍正皇帝於1723年即位後,拓展原賜園,雍正三年(1725)擴建

為3000餘畝,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

軍機處諸值房,禦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

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

改建之外,並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綺春園。至乾隆

九年(1744),開始致力於兩座附園的建築;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

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時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

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嘉慶年間,圓明三園的總麵積達5200餘

畝,外圍總長10公裏。建築麵積約15萬平方米,景點合計約160處,

有“萬園之園”之稱。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

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

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繼承了中國3000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

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還吸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

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

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由天開”。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

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

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

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各殿堂內裝飾有難以計數的紫檀木家具,陳

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園中文淵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園

中各處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

書文物。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

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

“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

這一世界名園於鹹豐十年(1860)遭英法聯軍野蠻的劫掠焚毀,以

後又經曆了無數次毀滅和劫掠,一代名園最終淪為一片廢墟。

圓明園遺址公園建成於1988年,僅存山形水係、園林格局和建築

基址,假山疊石、雕刻殘跡仍然可見。在“西洋樓”舊址建有園史展覽

館,供人瞻仰憑吊,令人痛定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