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樓蘭古城
中國
樓蘭,西域古國名。樓蘭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代小國,國都樓蘭城
(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於闐,
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國
人屬印歐人種。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樓蘭屢次替匈
奴當耳目,並攻劫西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漢派兵討樓蘭,俘
獲其王。樓蘭既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於是分遣侍子,向兩麵稱臣。
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
漢朝。昭帝元鳳四年(前77),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
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後漢政府
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五門關至樓蘭,沿途設置烽燧亭障。魏
晉及前梁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
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國消失,隻留下古城遺跡。樓蘭古城地處新
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
7公裏處。
樓蘭國的遠古曆史至今尚不清楚。樓蘭皇名稱最早見於《史記》。《漢
書·匈奴列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
百裏,去長安六千一百裏。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大約在
公元前3世紀時,樓蘭人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月氏統治。公元前
177~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轄。
樓蘭古城現占地麵積12萬平方米,接近正方形,邊長約330米,
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樓蘭古城遺址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裏,西南距若羌縣城330
公裏。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
赫定探險隊沿著幹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
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隻得讓他的助手回
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
常激動,決定發掘這片廢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
發現了1座佛塔、3個殿堂、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
錢、1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
許多烽火台一直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樓
蘭古城。
古城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城牆用黏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有古
運河從西北至東南斜貫全城。運河東北有1座八角形的圓頂土坯佛塔。
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跡,曾出土漢文、佉盧文文書
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運河西南的中部,有3間木
構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漢文文書、木簡及早期粟特
文和佉盧文文書,估計為衙署遺跡。其西的一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
邸,南邊分布著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種文書、簡牘,被稱作羅布
泊文書。
在20世紀初的考察過程中,大量樓蘭文物被國外考察團帶走。
樓蘭文化堪稱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觀。據考古學家證實:塔裏木河盆
地人類活動已有1萬年以上的曆史。如果我們把遺棄在塔裏木河塔克拉
瑪幹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紅線連接起來,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所有的
古城包括樓蘭王國在內,突然消失的時間都在公元415年,所有的遺址
都在距今天人類生活地50~200公裏以外的茫茫沙漠之中。時至今日,
盡管有眾多學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樓蘭古城的興衰與消失,仍是
謎團,樓蘭遺址也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輪台古城、且末遺址、古墓葬
群、古烽燧、古代岩壁畫等等,都是世界級的旅遊景點。在人類曆史
上,樓蘭是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經有過的輝煌,形成了它在
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們在樓蘭文化上所表現出的興趣與熱情,
充分說明樓蘭不僅是屬於中國的,而且是屬於人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