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偃師二裏頭遺址?(1 / 2)

14偃師二裏頭遺址

中國

河南省偃師市二裏頭村位於伊、洛二水之間,距離洛陽市約18公

裏,東西長約25公裏,南北寬約15公裏,是夏代都城遺址。1959

年夏,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開始了對“夏墟”的考古調查,偃師二裏

頭從此進入學者的視線,中國考古學界由此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

夏文化。

這裏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銅器如刀、爵、鈴

等,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青銅器。第三期文化層中發現兩處大型宮殿

夯土台基。其中西邊一處麵積約1萬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麵闊

8間、進深3間的宮殿

基址,四周環以廊廡。

在遺址東南部還發現

大麵積鑄銅、製陶作

坊遺址。該處現已被

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

考古學家在中國

最早的都城遺址——

河南偃師二裏頭發現

了始建於二裏頭文化

晚期偏晚階段的大型建築基址,這使得夏商周斷代工程結束後的考古界

出現了新的興奮點。

夏朝的建立者禹在建立政權以後,為便於政治統治,將天下分為九

州,洛陽就是當時的豫州。禹將都城定在陽城(今河南登封),與洛陽

相距不過百裏,所以洛陽也屬於夏朝統治的中心。在夏朝的第三個帝王

太康(啟的兒子)統治時期將都城遷到了洛陽。關於這一點史書裏記載

“太康居斟尋,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斟尋,據曆史學家考證,就在今

洛陽市偃師的二裏頭村附近。

然而幾千年過去了,斟尋故城早已埋入地下,成為人們難以尋覓的

曆史遺跡,我們根據史書記載的地理方位,判斷夏代的斟尋就在我們洛

陽。由於長期以來缺乏考古資料的證明,不少人對此表示懷疑,直到

195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徐旭率隊來豫西作夏墟調查時,在洛陽市

偃師縣城區西南9公裏處的二裏頭村南高地上發現了沉睡幾千年的夏都

斟尋,這一點才成為不爭的事實。研究表明,洛陽在夏代太康、孔甲、

帝皋、夏桀四個帝王統治時期曾是都城,為夏代政治、軍事、經濟、文

化的中心。

二裏頭遺址包括偃師二裏頭、圪擋頭和四角樓三個自然村,總麵積

400萬平方米,堆積著四期文化層。經考古發現,二裏頭文化遺址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