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穿洞古人類遺址?(1 / 1)

16穿洞古人類遺址

中國

穿洞古人類遺址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位於貴州省安順市以北

26公裏的普定縣城郊,是我國繼北京周口店遺址之後一次極其重要的

發現。該遺址經國家考古隊兩次發掘,出土人類完整頭骨2件,哺乳動

物碎骨18000件,單個牙齒500多枚,動物化石13個屬或種。出土石

製器物20000餘件,骨器1000餘件,以骨錐最多,另有骨鏟、骨針、

骨棒等。此外,發現用火遺跡多處,為研究中國西南原始社會提供了豐

富的實物資料。穿洞古人類遺址一處發現2具頭骨至今國內無先例,出

土的骨器,超過全國發現總和的30倍,一舉摘掉我國舊石器文化中貧骨

器的帽子,成為全國第一,世界罕見。穿洞古人類遺址具有極其重要的

考古研究價值,被中科院專家們譽為“亞洲文明之燈”,現擬建“穿洞

古人類遺址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迄今為止已發現的早、中、晚三個時期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有50處,

已正式發掘20多處,主要有桐梓岩灰洞遺址、水城硝灰洞遺址、興義

貓貓洞遺址、普定穿洞遺址、六枝桃花洞遺址。在發掘的遺址中,不僅

出土了打製石器、骨器、哺乳動物化石,而且還發現了一批人類牙齒、

頜骨、股骨、頭骨等化石,分別被命名為“桐梓猿人”、“水城人”、“興

義人”、“穿洞人”。1982~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桐梓盤縣大洞發掘的舊石器文

化遺址是在中國南方新發現的古人類遺址,被列為1993年全國十大考

古成果之首。其次是商周至秦漢時期的考古。主要發掘的有普定銅鼓山

遺址、赫章可樂墓群、安順寧穀墓群、興義萬屯漢墓群、興義交樂漢墓

群、仁懷合馬東漢墓群。普定銅鼓山遺址出土的冶銅坩堝和一批石範石

模,為研究貴州冶鑄發展史提供了戰國至秦漢之際的實物依據。此外,

在貴州還發現了許多墓葬方式不同的少數民族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