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科斯科古城?(1 / 1)

51科斯科古城

秘魯

科斯科古城位於秘魯的安第斯山脈,在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之下發

展成為一個複雜的城市的中心,具有獨特的宗教和行政的職能。古城的

四周是清晰可見的農業、手工業和工業區。當16世紀西班牙人占領這

塊土地時,入侵者保留了原有的建築,但同時又在這衰落的印第安城內

建造了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和宮殿。

科斯科古城位於海拔3400米之上的東安第斯山脈豐饒的山穀中。

城市建於1100年。

經過一係列的戰爭和征服之後,遼闊的印加帝國達到它的頂峰。科

斯科重新建造起來作為帝國的首都和神聖的城市。帝國的社會組織是非

常等級製的,這種觀念影響了城市的設計布局。

1536年,西班牙征服者接管了科斯科城。經過內戰歲月之後,城

市在同一時期與波托西並入秘魯總督管轄區,利馬城成為首都。城市化

發展時期,科斯科印加城市的布局得到保護。

17世紀,科斯科的經濟依賴於波托西的礦山而繁榮,然而1650年

的地震使城市遭到破壞而荒蕪。1670年城市按照巴洛克風格重建,並

使它成為藝術中心。今天,科斯科的主要建築物屬於這一時期。

1790年,整座城市被占領。這以後,與波托西的礦山息息相關的

利馬,享受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繁榮,科斯科則隨著利馬的興起而

衰落。

盡管科斯科的地形高低起伏,印加首都依據直角方式設計。直線的

布局和中央廣場為科斯科提供了4條道路連接帝國的行省,而且反映出

文藝複興的都市規劃原則適用於新世界的城市規劃。16世紀,新的城

市規劃者在印加廣場上增加了德阿馬斯廣場。他們的工作也保護了其他

的城市廣場和印加棋盤式街道布局。

在印加帝國統治下,科斯科是一座用巨大石頭裝飾外部與廣場接壤

的城鎮。殖民者保持著泥瓦建築的基礎,並在此基礎上采用了新的建築

結構。數量眾多的狹窄的石板街道在印加泥瓦建築的兩個城牆間蜿蜒,

就像石頭走廊。巴洛克和混血人種的教堂的圓屋頂與城市廣場毗鄰。離

市中心稍遠的地方,分布著白色外牆的低矮民居。

距科斯科城15公裏處,有舉世聞名的舉行“太陽祭”的薩克薩曼

圓形古堡。古堡是古代印第安人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它建築在一個小山

坡上,是能俯瞰全城的巨大防禦係統。據說其主堡是由印加王帕查庫蒂

於15世紀70年代動工修建的,持續了50多年,直到西班牙殖民者入

侵之前還沒完全竣工。這個巨大的建築群,從上至下共有3層圍牆。每

一層牆高達18米、長達540米,均用巨石壘砌而成。古堡下層台階用

石板鋪成,長達800米。古堡最高處是由3座塔樓圍起來的一個非常整

齊的三角形。圓柱體主塔基層呈放射狀,主塔樓內有一個溫泉。這裏也

是印加王的行宮。其他兩個正方形塔樓為駐軍之處。古堡底下有用石頭

砌成的網狀地道,它和3座塔樓相通。這一宏偉壯觀的建築群顯示了印

加帝國的強大,從建築藝術上,其結構新穎而複雜,建築龐大而堅固,

是美洲印第安人最偉大的古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