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嘿來了,腦子寄存處。

在這裏領取一個香香軟軟的老婆↖(^ω^)↗抱著看書啊(›´ω`‹ )

連日大雨終於停歇下來,原本沙塵滾滾的邊關荒野,已是滿腳泥濘。大明堡宗,後世被稱一代戰神的朱祁鎮,躺在禦塌上,雙目緊閉。

數日前的朱祁鎮,領著大軍在出了宣府,拚了命地往居庸關走,誰知道趕路太急,朱祁鎮就淋了雨,高燒了一個晚上,太監王振跪在榻前伺候寸步不離。

在乘著高燒說了一夜旁人沒法聽清的胡話後,原本的大明戰神朱祁鎮在睜開眼睛的時候,那副肉身的主人,已經換成大明真正的戰神:朱棣。

同樣是禦駕親征,同樣也是歸程途中,隻是在二十五年前,大明永樂天子重病彌留,禦帳內燭火明亮,從他眼裏已經看不見生機,英國公張輔領著文武眾臣,已是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哭聲甚至蓋過了宣讀遺詔的聲音。

二十五年後,朱棣的重孫朱祁鎮的大帳內也是燭火明亮,亮光刺眼,朱棣隻好把睜開的眼睛又眯縫起來,細細掃視著左右。這帳內除了幾個守候的宮女,就是一個太監跪在床榻前,手上端著藥碗,正用勺子撥弄驅散著碗裏的熱氣。

這時候在朱棣腦海的虛空中,朱祁鎮隻感到恍恍惚惚,隻曉得不斷叫喚:“這是哪裏?朕在哪裏?”

可是朱棣口中說的卻是:“這是哪裏,朕是誰?”

這時的朱棣頭痛欲裂,腦子裏無數的記憶碎片在飛舞,重組,可一時間思緒混亂,隻記得自己是皇帝,駕崩前也是在一座營帳內,可卻想不起自己是誰。

“皇上醒了,來人傳禦醫。”那太監尖起嗓子,刺耳的聲響讓朱棣不由得打了個冷戰。

“皇上,這裏出了宣府幾天了,離居庸關就沒多遠啦。”

“居庸關?那朕,朕是——”又是一陣頭痛,讓朱棣不由得坐起身子,雙手用力揉著太陽穴。

“皇上龍體抱恙,病迷糊了,皇上是大明的正統天子啊,受萬民敬仰,百族共尊的正統天子啊!”王振心中發笑,既然自稱為朕,卻又不知自己是誰。

“朕,朕當然是大明正統!”喘過幾口粗氣的朱棣,誤解了正統的含義,大明皇帝朱祁鎮,也就是現在他魂穿的著一副皮囊,就是朱棣的重孫,正統就是他的年號。不過這時候開始緩過氣的朱棣,也終於記起自己的身份:大明永樂大帝,威名遠播西洋萬裏,五次北伐讓蒙古大傷元氣,修書永樂大典讓文治顯赫一時。

“朕是永樂大帝!”朱棣心神稍定的同時,腦海虛空中的朱祁鎮也開始緩過神來,抬頭張望周圍的虛空,一不留神,差點就被頭頂掉落的幾個金色大字砸中。

被嚇得摔了一屁股的朱祁鎮來不及爬起,就被這幾個不知道從何而來的金色大字給嚇了一跳:“朕是永樂大帝!”

楷體大字比朱祁鎮的人還要高大,厚度將近一人寬,抬頭看看掉落大字的高處虛空,朱祁鎮的額頭冒出了幾滴冷汗。

“這是哪裏——誰來救朕啊——”

這一刻的朱棣,扶著還在發疼的額頭,掙紮著坐起了身子,絲毫沒有發現這一副皮囊的原主人,居然留在自己腦海中。

在禦塌跟前侍奉的正是太監王振,此時他見皇帝要坐起來,連忙上前兩步,攙扶著朱棣的胳膊。

想起之前自己閉眼之前哭的死去活來的張輔,便高聲叫喚道:“叫張輔來見朕!”剛才動了怒意,出了一身的汗,之前這一副皮囊受的風寒隨著那汗水也排出了體外,朱棣終於感覺腦袋的脹痛得到了一些舒緩。

朱棣召見軍中重臣,習慣性地揮手示意賬內其餘人等退下,那王振卻絲毫沒有離開大帳的意思。

幾案上的茶杯,就在王振習慣性的諂笑中,砸在了他的腦門上,同時響起的還有朱棣的一聲暴喝:“滾遠了去!”

“老臣張輔,磕見皇上。”滿頭銀發,手捧櫻盔,身穿亮銀山紋甲的老將,帶著甲胄摩擦的金屬聲,單膝跪在朱棣跟前。張輔,堡宗年間的四朝元老,永樂時已經因為軍功受封英國公,隨朱棣多次北伐,在那一年朱棣駕崩時,他正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