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能因為孩子“很難搞”而苦惱,其實孩子也不好過。孩子絕非“故意”作對,要知道,孩子容易發怒,也許是挫折容忍度太低。孩子無法完成工作感到挫折,表示他在乎,父母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幫助他完成工作、麵對挫折。如果孩子什麼事都不在乎,一點兒挫折感也沒有,也是挺讓人傷腦筋的!這正是孩子最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刻,父母應該讓孩子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其一是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不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麵,而是學著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孩子有時候很難清楚表達心中的想法,比如他看見哥哥有一個好玩的溜溜球,很想要,可是不知道怎麼講,父母也搞不清楚,孩子就開始哭鬧了。遇到孩子的這些不明所以的情緒,父母先不要問理由,因為他是很難說清楚的,而是接受他的壞情緒:“你心情不好噢!”
其二是讓孩子知道感覺是會改變的,建議他尋找其他的解決之道。我們都知道傷心或失望的負麵感覺可能是暫時的,但孩子卻以為這些感覺會伴隨他一輩子。這時期的孩子其實已經有察覺情緒的初步能力,當他出現沮喪的情緒時,父母可以試著幫助他轉移注意力,或試圖控製這些情緒。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並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比較舒服的情緒上,像是:“媽媽現在不在,不過等她回來,我們就可以一起做遊戲了。”比如因為天氣原因不能外出時,先要理解他的感受:“下雨不能去公園玩,你很傷心,媽媽也很失望。”接著提供其他可行的解決方式:“我們可以來玩小火車噢!”最後不忘適時提醒孩子:“我們不能去公園玩你很傷心,現在你玩小火車也很開心,是不是?”
其三是紓解他的情緒,給他的壞情緒找個宣泄口,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很多時候,寶寶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隻是為了宣泄不良情緒或不安感。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壓抑,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父母可以協助他表達,幫他重組句子,或用完整的語句重述心情:“沒辦法完成拚圖,讓你很生氣,對不對?”麵對正在發脾氣的孩子,冷靜且堅定地和他說話可以幫助他消氣。如果麵對孩子叛逆期的種種表現,老用一張愁苦或憤怒的表情對待孩子,孩子自然而然會接收到這些負能量,形成惡性循環。要知道父母的情緒化也會成為孩子處理情緒的榜樣,試想一下,如果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因心煩而大聲吼叫或者打他,那麼他的信息渠道會接收到“將來我煩的時候,也可以這樣處理”,而且過不了多久,他就會付諸行動的。要知道憤怒也是一種能量,表達它有更恰當的方式。所以父母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多給孩子傳遞積極、樂觀、快樂的正麵能量。
要點回顧 你知道嗎?
1.“寶寶叛逆期”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公然挑戰父母;更為依賴父母;出現恐懼、害羞、嫉妒等更多情緒體驗。
2.讓孩子感受並學習處理情緒的途徑有哪些?
理解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知道感覺是會改變的,建議他尋找其他的解決之道;紓解孩子的情緒,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
“調皮搗蛋”的“好奇寶寶”
情景再現:
兒子3個月時,一天晚上我抱著他站在落地窗前看窗外的燈火,他突然咯咯地笑起來。笑什麼呢?我感到很好奇。跟著他的視線觀察。哦!原來在兩棟樓之間的窄窄的空隙裏,露出了對麵大廈的一小部分霓虹燈,正在紅紅綠綠地一閃一閃著。從那以後,隻要晚上往窗前一站,兒子就要找那一閃一閃的地方。
孩子剛剛來到世界的時候,對所有事物都感覺陌生,從而覺得這些陌生事物神秘稀奇,這些神秘稀奇的感覺就是他們內心潛在的好奇心。每個人都有好奇心,新生兒也不例外。嬰幼兒的好奇心很早就表現出來了,比如嬰兒會對光亮的、顏色鮮豔的物體好奇地注視良久,嬰兒一聽到聲音就會好奇地去尋找聲源。漸漸地,他會慢慢伸出自己的小手去摸索讓他產生神秘感的事物,使自己明白理解這些神秘的東西,他在摸索中逐漸得到學習和發展。這時孩子對看到、聽到、摸到的東西都會傾注好奇,並隨著他們的成長一直拓展探索的範圍。孩子這種潛在的好奇心使他們對世界充滿了探索欲望,同時也讓孩子在探索中得到學習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