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孩子能長時間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件事情,那麼這可能就是孩子的興趣所在。由此而形成的專注力,更是孩子今後成功的重要基礎。實際上,尊重孩子的興趣就是讓孩子擁有快樂,就是我們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父母要為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創造條件。發展孩子的興趣就是給孩子提供成長的沃土。家長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如帶孩子外出遊泳和參觀,帶孩子觀看各種競技表演和比賽,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和集體活動,幫助孩子開闊視野。
父母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基本興趣,比如閱讀興趣、科學興趣等。從孩子稍能聽懂父母說話時,父母就可以開始給孩子讀故事書、念兒歌,接著就讓孩子試著跟讀。在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方麵,對於稍大些的孩子,父母可以為其準備一些材料,比如木塊、條形磁鐵、小瓶、小石頭、各種紙等,讓孩子經常擺弄,逐漸認識它們。一塊磁鐵能吸住鐵質材料,要費好大的勁兒才能把它們分開,這些現象會引起孩子極大的興趣。
事實上,很多父母在培養孩子興趣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當人們認為“興趣來自培養”的時候,就會忽視個體自身的興趣屬性,不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本身去促進孩子的發展,而是把興趣強加給孩子。過於逼迫孩子學這學那,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和疲憊心理,也是對孩子承受能力的極大考驗;而且這種做法有時是在“揚短避長”,而不是因材施教。但是,如果家長太過順從孩子的“自然”,孩子就會因為懶惰的天性而失去很多寶貴的受教育機會。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生活中發現孩子的興趣並及時培養,將其轉化為孩子的愛好和特長。
如今,大部分父母對於孩子的教導已經越來越多地趨向理性。他們開始更多地征求孩子的意見,可以如朋友般地和孩子交流溝通,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對於孩子的未來,父母更希望他能夠在一步步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發現自身的優點和興趣,進而通過主動的學習和吸收將其變為自己的特長,而不是單純地被父母強加於身。父母還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孩子的閱曆,讓孩子體驗生活的各個方麵,以便早日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父母一旦發現了孩子的興趣,就應盡量為孩子提供最佳的條件和所需的幫助。比如,提供他所需要的材料、為他創造相應的學習機會,以及給他介紹好的老師等。
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培養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卻也不需要什麼複雜高深的文化知識。長期來看,孩子往往會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上取得長足發展,形成他們的優勢領域,也就是所謂的天賦。因此,隻要找對培養方向,方法得當,相信你能培養出一個健康優秀的孩子。
要點回顧 你知道嗎?
1.為什麼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興趣的驅使下,孩子不僅能形成專注力,還能主動去學習,將興趣變為自己的特長。
2.如何幫孩子找對培養方向?
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為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創造條件,培養孩子的基本興趣。
“我的孩子幾歲上學合適?”
情景再現:
在一次針對學齡前兒童的講座中,半數以上的父母問了我同一個問題:我的孩子幾歲上小學最合適呢?佩佩媽媽谘詢我:“我女兒馬上就要上學了,可是我們夫妻意見不能統一,我堅持6歲就上,老公堅持7歲再上,不知幾歲才是最佳年齡?”小滔媽媽問我:“我的娃娃下學期馬上就要上小學了,他的年齡有點兒小,5歲半,到了小學有點兒擔心孩子跟不上,有沒有必要讓孩子再繼續讀一年學前班?”思琪媽媽說:“看到一個同事的孩子5歲半就上了小學,而且學習成績特別好,我掐著指頭算了一下,我家孩子正常上完幼兒園再上小學就6歲半了,這豈不是很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