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能給他人帶來財富的人,自己也無法獲得財富。
——安德魯·卡耐基
凡真心嚐試助人者,沒有不幫到自己的。
名人錄的編輯要我簡述自己的生平和著作,於是我寫道:“我在幫助他人尋求生活的意義時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法蘭柯
我們熟悉的人,總是少之又少;剛進入自己喜歡的行業,熟悉的人可能更少,甚至一個都沒有,遇到的可能都是陌生人。
我們要想在一個行業裏有所作為,就必須要得到這個行業裏的人的支持。支持我們的人越多,我們成功的幾率就越大。
如何讓陌生人支持我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機會告訴他們,我們是值得信賴的人,可以成為他們一生的朋友。
在信任危機的時代,連取得別人的信任都很難,更別說要獲得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得不到別人的信任,我們首先要問問自己,是不是時時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與每一個人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是不是挖空心思去了解別人的內心,卻把自己的心窗緊緊關閉?
隻有主動向別人伸出手,我們才有可能抓住別人的手。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手藏得緊緊的,別人向我們伸出手,我們卻以為他們是想要東西而躲避,那我們需要的支持又從何而來?
要勇於嚐試與陌生人接觸,嚐試著盡可能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且不是以交換的方式。
我們會說,才二十幾歲,經曆不多,閱人不廣,把自己真實的一麵呈現給別人,恐怕要上當受騙。當然有這種情況,但是隻要自己不騙自己,別人怎麼能騙得了我們?隻要我們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對人對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就不會吃虧上當。社會上還是好人多。
不論自己怎麼困難和渺小,總是能夠對人有所幫助的。不要說自己就是最需要幫助的人,也不要問誰又能幫助我們,更不要想我們幫助別人能得到什麼好處。
我們似乎習慣了去幫助對自己有用的人,習慣了對自己用得著的人伸出手,而對那些自認為現在或者以後用不著的人,不用說給予幫助,連最起碼的同情都不願給。
每個人在付出的時候,幾乎都希望能獲得別人的回報,如果得不到自己理想的回報,就冷酷無情到底,這是絕對錯誤的。社會上的任何人都對我們有用,都能給我們或大或小或直接或間接的幫助。不論我們貧窮還是富有,不論我們無所不能還是一無是處,隻要我們想幫助別人,我們就能發現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自己。
不要看到別人有用我們才向別人靠近,想到自己以後能用得著別人才向別人伸出手,如果那樣做,不但不能獲得別人真正的感恩,也很難獲得真正的友誼。
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為我們而存在;而我們,也可能為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而存在。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誰能在最困難的時候會伸給我們一隻手。如果到那時真的沒有一隻手伸給我們,隻能說在春天我們沒有用心去播種。
誰都不是萬能的,誰也不是天生的廢物。隻要我們心中有愛,隻要我們想幫助別人,並以不求回報的幫助為快樂,你就能幫助別人。
要記住,二十幾歲時不知道幫助別人,不願意幫助別人,那麼在30歲之後,就不可能有人願意幫助我們。我們隻有在二十幾歲的時候,把幫助別人培養成自己的習慣,那麼這些幫助過的人,才能在我們的人生中發揮無法估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