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舉辦露天舞會
工會
來這組織套圈兒、釣“魚”
瘋玩的孩子們
喊叫著跑來跑去
一對對情侶
躲在綠蔭裏
相互傾吐心底的秘密
還有那麼多攝影迷
在婁山關石碑前
換各樣時裝
擺各種姿勢
笑嘻嘻地拍照啊
擠得自拍三角架
都沒有立足之地
莫要責備眾多的遊客
在嚴峻的曆史麵前
過於輕鬆,近乎頑皮
要曉得呀
人們越快活
歌聲笑聲越響亮
長眠於此的先烈
才越不會
趕到清冷,感到孤寂
1986年4月1日於遵義
老祖母的情歌
象一壇老酒
窖得年深日久
這支歌
幾十年
釀在她的心頭
她輕易不開口
輕易不開口
那年走了紅軍哥
來了一群白狗
這支歌隻能在她心裏唱
唱懷念,也唱詛咒
誰也沒見過她開口唱
也許因為害羞
但她是不是悄悄唱過呢
對著鴻雁,對著垂柳
她沒有等那麼久
她等不了那麼久
她嫁給村上一個木匠
大半輩子風風雨雨
苦惱也有,歡樂也有
她黑發上落滿了白雪
她額頭被歲月犁出了深溝
那支歌
並沒有丟啊
隻是她不肯輕易開口
當她抱起四歲的小孫女
那個聽不懂詞意
又絕對不會笑話她的小妞妞
她就輕聲地、忘情地唱
在旁邊沒有人的時候
“叫一聲
我的那個紅軍哥呦……”
你聽你的
這一句經過她的口
那味兒
有多麼醇厚
1986年3月24日於江西瑞金
陵園
寂寞的是陵園
清靜的是陵園
不寂寞不清靜
隻有清明這一天
陵園裏有烈士墓
門雖設有常關
寂寞的小花兒開在草坪
清靜的小鳥兒唱在林間
掃落葉的老人還怕孤獨
總放進幾個好學的少年
讓石桌變成小碼頭
拴住幾片五彩的帆
風吹的是花圈
雨淋的是花圈
風吹不熄雨淋不滅的
是生活的烈焰
花圈一放就是一年
到最後隻剩下禿杆杆
風是人們的祈告
雨是人們的眼淚
一個背誦英語單詞的少女
穿一身水紅的衣衫
背靠大理石紀念碑
象在複述烈士的遺言
怕寂寞冷清的
是陵園陵園陵園
怕風吹雨淋的
是花園花圈花圈
1986年5月9日於誌丹縣
長征——史詩
是數十萬窮苦而堅定的詩人
懷著生存的渴望
與解放的暢想
集體撰寫的
一部巨型史詩嗬
何其長——
兩萬五千行
這眾多的詩人熱情而豪放
把自己的生命和血漿
化作擲地有聲的詩句
旋律高亢,節奏鏗鏘
待到史詩問世事
大量作者都成了佚名者
還有許許多多名字
四周鑲上沉沉的黑框
如果這卷史詩鋪展開
可以從江西瑞金
直鋪到陝北吳起
氣勢恢宏
似大江浩蕩
遵義城、赤水河
滔滔的金沙江
大雪山、水草地
懸鐵索的橋梁
一章一章又一章
章章經過鐵錘烈火斟酌
經過槍林彈雨推敲
壯烈而激昂
在中國
男女老幼都曉得這部史詩
就像曉得傳唱千載的
“床前明月光“
他可不是《靜夜思》
它昭示人類
在最沉暗的暗夜裏
看到希望的曙光
它使人們驚奇的發現
人可以怎樣堅韌頑強
在征服和戰勝前進阻力時
能迸發出
多麼巨大的能量
時間的狂狼
可以卷走
一萬本平庸之作
可以把那些光耀一時的贗品
全部側地埋葬
而這部史詩
卻經得起大浪淘沙
他是真正的金子
時間越長
越閃射出奪目的光芒
這無形的巨著
已不僅僅屬於中國
它早已成為全人類的寶藏
在我們這顆星球上
他不是滯銷書
他擁有龐大的讀者群
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朋友
正是通過它
了解中國
了解東方
了解華夏子孫
了解什麼是自私的卑怯
什麼是真正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