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二十幾歲之時,讓夢想照進現實(1 / 3)

第一節 社會不會等待你成長

愛人尚且沒有時間等你成長,更何況複雜的社會。它永遠不會有太多的空間容納你的不成熟。

個人與社會的矛盾自有社會那天起便存在,一個人如果以對抗的姿態,出現在社會中,那麼等待他的必然是失敗,因為無論多麼強大的個體都無法改變他所置身其中的社會,二十幾歲,我們需要的是學會成長,學會與社會和解。

在別人眼中,保文和曉妍是完美的一對。流言飛語也曾困擾過他們,然而他們攜手衝破了重重阻礙,風風雨雨已轉眼六年。和所有熱戀中的男女一樣,他們曾許下海誓山盟,相伴到老,永不分離。

保文是個優秀的男孩,才華橫溢,但最讓曉妍動心的是他的體貼和幽默。生活中沒有經曆過太多挫折的曉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包裹在蜜糖裏,儼然一個驕傲的公主。她最喜歡依偎在他的懷裏,靜靜地聽他說話,這是她最幸福的時刻。

後來由於工作繁忙,保文不能再像從前那樣經常陪曉妍了,然而,每次看到她一臉的渴望,他在猶豫之後還是留在了她身邊。那一天,曉妍又用真誠的眼神看著他,他明白了她的意思,但還是堅定地告訴她:“我有我的工作,我很忙,不能陪你,對不起。”可是驕傲的公主什麼理由也聽不進去。兩人沉默了很久,保文終於開口:“我隻想做回我自己。為了你,我這六年已經改變了很多,你能為我改變一下你的性格嗎?”

“我不敢保證。”

“你不覺得你把我逼得太緊了嗎?”

一片沉默。

“那我們分手吧,不再束縛你,給你自由。”

“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曉妍多想收回那句話,但是她是個驕傲的公主,從不認錯。她不敢看他的眼睛,隻低聲說道:“我很冷靜。”

“如果你真的想好了,那麼我祝你幸福。”

此時,保文的心很痛,他不明白,六年的時間,她為什麼仍然不能長大?驕傲的公主仍然天真地認為,他會像以前一樣,哄哄她,然後一如往昔。可她這次錯了!直到她看到他的留言,相愛的人並不一定適合在一起,相愛是讓彼此做自己。她後悔了。

一個無心的分手玩笑,竟會造成這樣的後果,這是曉妍怎麼也想不到的。她終於為她的任性付出了代價!六年來,他用心愛著她,幾乎答應她所有的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她以為這一切都是他心甘情願,直到此刻才恍然他付出的辛苦和無奈,而他一直都在期盼她能意識到這點,可惜他失望了。

深夜十一點,習慣此時收到保文短信的曉妍卻沒能等到那熟悉的文字,他一定傷透心了。驕傲的公主鼓起勇氣,決定說聲對不起。

“對不起……”

“愛沒有對錯,隻有適合和不適合。我想得到你的肯定回答,可是你沒有。”

“和我在一起你真的很辛苦嗎?你快樂過嗎?你還愛我嗎?”

“我有過快樂,也有過痛苦。我不知道還該不該愛你……”

“明白了,那就別勉強自己吧!找個能給你真正快樂的女孩吧!”

“我很清楚,自己是愛你的。但是目前的狀態讓我們不適合再回到從前了,我希望能看到一個嶄新的你。我等你!”

此時此刻,曉妍徹底醒悟了。那一刻,她終於明白自己是多麼害怕失去這份刻骨銘心的愛情!驕傲的公主決心變成灰姑娘。在日記的扉頁,曉妍這樣寫道:

愛一個人,要讓他好好做自己,而不是做愛情的奴隸;

愛一個人,要讓他活得有尊嚴、有價值;

愛一個人,要給他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愛一個人,首先自己要成熟……

愛人尚且沒有時間等你成長,更何況複雜的社會。它永遠不會有太多的空間容納你的不成熟。二十幾歲,我們不要總期待著社會的寬容和原諒,不成熟的心智最終傷的隻能是自己。

第二節 丟下不切實際的誓言

目標與現實之間,往往有一定的距離,如果我們不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調整,就難免會弄得身心俱疲,而且也不會有任何結果。

二十幾歲,正是我們逐漸走向成熟的時候,不該再像小孩子一樣說一些不切實際的誓言了,因為這樣難免會挫傷自己的勇氣和信心,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在深山中有一座千年古刹,有一位高僧隱居在此。人們千裏迢迢來尋找他,有的人想向大師求解人生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師學一些武功秘籍。

他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在山穀裏挑水。他挑得不多,兩隻木桶裏的水都沒有裝滿。按他們的想象,大師應該能夠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滿滿的。

於是他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麼道理?”

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得多,而在於夠用。一味貪多,隻會適得其反。”眾人越發不解。大師從他們中拉了一個人,讓他重新從山穀裏打了兩滿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灑了,那人的膝蓋也摔破了。

“水灑了,豈不是還得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更少嗎?”大師說。

“那麼大師,請問具體挑多少,該怎麼估計呢?”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眾人望去,桶裏畫了一條線。

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於這條線,高於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起初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就不用看那條線了,隻要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有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但更要量力而行。”

眾人又問:“那麼底線應該定在什麼位置呢?”

大師說:“一般來說,越低越好,因為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不僅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而且會培養起一個人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更穩。”

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在能力上都會有一個底線,如果超過了這個底線,去做力不能及的事,那麼再強健的人也會跌倒。

許多時候,目標與現實之間,往往有一定的距離,如果我們不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調整,就難免會弄得身心俱疲,而且也不會有任何結果。無論如何,人不該為不切實際的誓言和願望活著,而應該為可預見的目標努力奮鬥。

一隻鷹從高岩上飛過,以非常優美的姿勢急速俯衝而下,把一隻羊羔抓走了。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如果我也能這樣去抓一隻羊,而不用天天吃腐爛的食物,那該多好呀!於是它就反複練習鷹俯衝的姿勢,希望能像鷹一樣也去抓一隻羊。

一天,這隻烏鴉覺得練習得差不多了,就呼啦啦地從山崖上急速俯衝而下,猛撲到一隻羊身上,想狠命地把它抓走。盡管它不斷地使勁拍打翅膀,可是仍飛不起來。它想放棄羊飛走,但它的腳爪卻被羊毛纏住了,無論如何都拔不出來。牧羊人看到後,跑過去將它一把抓住,並且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傍晚,他帶著烏鴉回家,交給他的孩子們玩。孩子們問這是什麼鳥,牧羊人回答說:“這是一隻烏鴉,可是它卻想當老鷹。”

這雖是一個笑話,但這樣的事情依然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生,看到別人在某方麵成功就去模仿,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二十幾歲的我們要正確地估量自已,丟掉那些不切實際的誓言,從可以實現的目標開始做,再慢慢做到最好。成功不是異想天開獲得的,而是一步步慢慢走,直到有一天,回頭看看,才發覺自己已經走到了非常高的地方。

第三節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所有的不堪和煩惱,隻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戀和自虐而已,所有的擔心和疑惑,全是自己的原因。

生活中有很多不快和憂慮,這些其實並不是因為別人的某些說法和看法造成的,而是自己的原因。二十幾歲的我們容易把自己太當回事,常常會以為別人都在關注或者嘲笑自己,因此而不愉快。

大劉因為工作的變動,到了一個新的部門,在這個部門工作似乎沒有以前那麼風光,因為沒有以前的地位顯赫,於是他總是擔心別人會有什麼其他的想法:“怎麼回事,是不是犯了錯誤、腐敗了而下來了。”雖然這是正常的工作調動,而且也是自己一直希望的,但他還是擔心別人會說些什麼,於是待在家中好久也沒有露麵。

有一天到大街上,遇到一個熟人,他說:“你不做老總了?調到哪兒去了?”大劉說:“不做了,調北京辦事處去了。”他說:“好呀,祝賀你呢!”大劉笑笑:“有時間去玩呀。”然後作別。心裏總有一種感覺,害怕熟人笑話他。

過了不久,恰巧在某處又碰到了那位熟人,他說:“聽說你不做老總了,調哪兒去了呢?”大劉覺得這人怎麼這樣,這麼不在意人,不是對你說過了嗎?但最後還是淡淡地說:“我調北京辦事處去了,有時間去玩。”他好像一下恍然大悟:“對了對了,你說過的,對不起,我忘了。”聽了他這話,大劉好像一下子悟出什麼來。是呀,自己整天擔心別人說什麼,整天把自己當回事,而別人早忘了。於是,照舊同原來一樣,同朋友們一起喝酒聊天,大家依然是那樣的熱情,那樣的真誠和開心。

其實,所有的不堪和煩惱,隻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戀和自虐而已,所有的擔心和疑惑,全是自己的原因。在別人心中,自己並不是那麼重要!

生活中常常會碰到許多事,比如:說了不得體的話,被他人誤會了,遇到了尷尬的事等,其實大可不必耿耿於懷,更不必對所有人解釋,因為事情一旦過去,就沒有人再去理會曾經的一句閑話、一個小的過失和疏忽。你念念不忘的事,說不定別人早已忘記了,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了。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別人的一次失誤或尷尬,真的會總在你的心頭揮之不去,讓你時時惦念嗎?你對別人的衣食住行真的就那麼關心,甚或超過關心自己嗎?人生中有那麼多事,每個人自己的事都處理不完,沒有多少人會去關心與自己不太相關的事情。隻要你不對別人造成什麼傷害,隻要你不是損害了別人的利益,就沒有人會對你的失誤或尷尬太在意。也許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別人就什麼事都忘記了,隻有自己還在耿耿於懷。陶淵明說過:“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想想也是,在你還沉浸在悲傷之中時,別人早已踏歌而去了。所以你要明白,在別人的心中,你沒有那麼重要。過於重視自己,甚至達到自戀的程度,是很可笑的。

第四節 要做就做“出頭鳥”

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而不能勉強他們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成功者大都是那些敢為天下先的人。不妨舉這樣一個例子,螃蟹最早被人視為毒物和帶來疾病的怪物,但偏偏有人敢於嚐試,最後他吃了一頓美餐。成功者常被尊稱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他們敢做他人不敢為之事。很多人之所以沒能成功,就因為他們怕與眾不同,害怕做被槍打的“出頭鳥”,於是便安於現狀,平穩度日,所以,他們常常距離成功甚遠。

人們所說的“出頭鳥”通常具備如下特點:擁有聰明才智、不安於庸庸碌碌、能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但“出頭鳥”一詞,往往貶義的成分多一些,而且還帶著“悲劇”色彩,因為“槍打出頭鳥”。那些躲在枝頭的鳥,如果敢於冒險出逃,十有八九就要被槍打中,成為犧牲品,成功逃脫的機會是很少的,所以最保險的逃命方法就是待在原地等待觀望。

生活中不乏以“槍打出頭鳥”這句話來告誡自己和別人的人。他們認為凡事三思而後行、不搶風頭、不冒險才是躋身入世之道。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為了不被“打死”,行事就格外“謹慎”。他們凡事都躲在人家背後,人雲亦雲,隨波逐流,心安理得。公交車上有小偷,他們不敢聲張;鄰居有入室搶劫的,他們無動於衷。生活上不敢“張揚”,工作上也講究“低調”。事事聽從領導安排,跟別人學習,遇事先要等一等、看一看。有成績怕搶了領導的風頭,有進步怕引來同事的嫉妒,凡事都要圓滿,做人處處圓滑,沒有一點棱角,沒有一點銳氣,更沒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

不敢或不願當“出頭鳥”表麵上看起來是出於自我保護,其實質上是保守落後、不敢承擔責任的表現。特別是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在社會上創業的時間還很短,如果此時就思想保守,沒有憂患意識,那麼何談在事業上進行革命和創新?

“中流擊水,不進則退”,在時代的大潮中,想穩居中流是不可能的,思想觀念不更新,隻會遭到社會的淘汰。要做就做隻“出頭鳥”。不過,敢當“出頭鳥”並不是瞎摸亂撞盲目出頭。如果不了解外界形勢,不認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就出頭,隻會落得被淘汰的下場。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有能力出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和行事能力,不做有勇無謀的人。敢做“出頭鳥”還要會出頭。隻有“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充分進行調查和研究,認清形勢,找準方向,選擇有限目標,重點突破,“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出奇製勝。

古人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要做“出頭鳥”,就要有遭受非議與打擊的心理準備。但有些非議與打擊是不必要承受的,無謂的風頭隻會影響一個人的生存環境,尤其是愛逞口舌之快、在無謂的小事上耍小聰明的人,雖然能暫時滿足一時的虛榮,但卻並不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報酬,還往往會被人視為另類,冷槍暗箭防不勝防,故而也有“出頭椽子先爛”之說。但是年輕人該出頭時就要出頭,此時不動待何時?博取正當的利益和名譽是人類前進的動力,曆史從來就是由那些“出頭鳥”帶動著向前發展的。

在實現光榮與夢想的過程中,勇氣往往能讓人們克服障礙,最終抵達光輝的城堡。如果畏首畏尾,必將會錯失良機,與成功擦身而過,尤其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隻有敢於做“出頭鳥”,才能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