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財富是過眼煙雲,金錢是身外之物。這的確有一定的道理。除了金錢,人的一生中還有許多值得去追求的事物。如果一個人把賺錢當做生命的全部,那麼便很容易被金錢所奴役。
第五節 瑣碎會摧毀你的人生
我們經曆過生命中無數狂風暴雨和閃電的打擊,都撐過來了,卻會讓我們的心被微小的小甲蟲咬噬——那些用大拇指跟食指就可以捏死的小甲蟲。
人常常被困在有名和無名的憂煩之中,憂煩一旦出現,人生的歡樂便不翼而飛,生活中仿佛再也沒有晴朗的天,吃飯不香,喝酒沒味,工作沒勁,事業無心,連遊戲也失去意思。這一切,隻因為我們陷入了細小的憂煩之中。
吉布林娶了維爾蒙的一個叫凱洛琳·巴裏斯特的女孩子,在維爾蒙的布拉陀布羅造了一間很漂亮的房子,在那裏定居下來,準備度過他的餘生。他的舅爺比提·巴裏斯特成了吉布林最好的朋友,他們兩個一起工作,一起遊戲。然後,吉布林從巴裏斯特手裏買了一點地,事先協議好巴裏斯特可以每一季在那塊地上割草。有一天,巴裏斯特發現吉布林在那片草地上開了一個花園,便生起氣來,暴跳如雷,吉布林也反唇相譏,兩個人從此鬧僵。
幾天之後,吉布林騎著的他的腳踏車出去玩的時候,他的舅爺突然駕著一部馬車從路的那邊轉過來,將吉布林逼下了車子。吉布林為此將巴裏斯特告了官,巴裏斯特被抓了起來。接下去是一場很熱鬧的官司,大城市裏的記者都擠到了這個小鎮上,但事情仍沒辦法解決。
因為這次爭吵,吉布林和他的妻子永遠離開了他們在美國的家,這一切的憂慮和爭吵,隻不過為了一件很小的小事。
平銳克裏斯在2400年前說過:“來吧,各位!我們在小事情上耽擱得太久了。”一點也不錯,我們的確是這樣的。
哈瑞·愛默生·傅斯狄克博士曾說過一個故事,講述了森林裏的一個“巨人”在戰爭中怎麼樣得勝、怎麼樣失敗。
在科羅拉多州長山的山坡上,躺著一棵大樹的殘軀。自然學家告訴我們,它曾經有四百多年的曆史。初發芽的時候,哥倫布剛在美洲登陸;第一批移民到美國來的時候,它才長了一半大。在它漫長的生命裏,曾經被閃電擊過14次;4百年來,無數的狂風暴雨侵襲過它,它都能戰勝它們。但是在最後,一小隊甲蟲的攻擊,使它倒在地上。那些甲蟲從根部往裏麵咬,漸漸傷了它的元氣。它們雖然很小,但持續不斷地攻擊。這樣一個森林裏的巨人,歲月不曾使它枯萎,閃電不曾將它擊倒,狂風暴雨沒有傷著它,卻因一小隊可以用大拇指跟食指就捏死的小甲蟲而終於倒了下來。
我們豈不都像森林中的那棵身經百戰的大樹嗎?我們也經曆過生命中無數狂風暴雨和閃電的打擊,都撐過來了,卻會讓我們的心被微小的甲蟲咬噬——那些用大拇指跟食指就可以捏死的小甲蟲。
幾年以前,一位朋友去了懷俄明州的提頓國家公園。和他一起去的,是懷俄明州公路局局長查爾斯·西費德,還有其他的朋友。他們本來要一起參觀洛克菲勒坐落在公園裏的一棟房子,可是他坐的那部車子轉錯了一個彎,迷了路。等到達到那座房子的時候,已經比其他車子晚了一個小時。西費德先生沒有開那座大門的鑰匙,所以他們在那個又熱又有好多蚊子叮的森林裏等了一個小時,等這位迷了路的朋友到達。那裏的蚊子多得可以讓一個聖人發瘋。可是它們沒有辦法贏過查爾斯·西費德。在等待迷了路的朋友的時候,他拆下一段白楊樹枝,做成一根小笛子,當迷路者到達的時候,他不是忙著趕蚊子,而是正在吹笛,那根小笛子成了一個紀念品,紀念一個知道如何不理會那些小事的人。
要解除憂慮與煩惱,就不要讓自己因為一些應該丟開和忘記的小事煩心。
第六節 恐懼是一道虛掩著的門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隻有不怕的人的麵前才有路。
恐懼是信心的敵人,不安、憂慮、妒忌、憤怒、膽怯都是恐懼的變種。它剝奪了人的幸福與能力,它使人變為懦夫,使人失敗,使人流於卑賤。
恐懼能敗壞人的胃口,減少人的生理與精神的活力,因而破壞人的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磨掉人的潛能,使人的心力柔弱,以至於不能成就任何事業。
許多人對於一切事情,都懷著恐懼之心。他們怕風,怕受寒;他們吃東西時怕有毒,經營商業時怕蝕本;他們怕輿論;他們怕貧窮,怕失敗,怕收獲不佳;他們怕雷電,怕暴風。他們的生命,充滿了怕、怕、怕!
恐懼足以摧殘人的創造力以及大無畏的精神;它足以磨滅個性,使人的精神機能衰退。大事業在恐懼的心情下是不可做成的。一旦懷有恐懼的心理、不祥的預感,那麼做什麼事都不能有效率。恐懼表現出人的無能與膽怯。
最壞的一種恐懼,是常常預感到某種不祥之事的來臨。這種不祥的預感,會籠罩著一個人的生命,像雲霧籠罩著爆發以前的火山一樣。許多人都有過這類恐懼,他們常常想到不幸的來臨,如要喪財失位,要遭遇不測。假使他們的兒女離家,他們就會想到兒女遭遇種種的災禍——火車出軌、輪船沉沒——他們總是想到最壞的一方麵。
有一個人,從小就害怕自己會患上疾病。他整日處於對疾病的恐慌之中,時常為一種絕不會在他身上發生的疾病而苦惱。如果他受了些風寒,他便斷定自己就要患風寒症了;如果他的喉嚨有些痛,他就認為是扁桃體發炎了,擔心會無法咽下食物;如果他在暢飲後心頭有些悸動,他就惶惶然以為患嚴重的心髒病了。世界上像他這種神經過敏的可笑之人,不知道有多少。
恐懼是最有害於人的東西,它對人沒有一點益處,所以,我們要如同拋棄不良行為一樣把恐懼這個惡魔從我們的生活中趕走。
對於消除恐懼來說,人們精神上的天然解毒藥是最有效的,那解毒藥是什麼呢?就是勇敢的精神、正確的思想、自信的觀念和樂觀的態度。不要等恐懼的思想深深侵入你的腦髓後,才去用那解毒藥。一旦你先用勇敢的精神、正確的思想、自信的觀念和樂觀的態度填充了你的頭腦,恐懼的思想就無法侵入。
當不祥的預感、憂慮的思想在你心中發作的時候,你切不可縱容它們,使其滋長蔓延。你應當立即轉換你的思想,向著與恐懼憂慮相反的方向去想。如果你正為自己的軟弱、自己的準備不周、自己可能的事業失敗而恐懼,那麼你就得立刻改變你的思想,你要確信你是多麼堅強、多麼有能力、多麼有把握,並且有充分的準備來應付更大的事情。唯有抱著這種思想的人,才能步步向前,出人頭地。
地位、聲望、財富、鮮花……這些美好的東西都是給勇敢的人準備的。一個被恐懼控製的人是無法成功的,因為他不敢嚐試新事物,不敢爭取自己渴望的東西,自然也就與成功無緣。膽怯、逃避是毫無用處的,隻有直麵恐懼,才能戰勝恐懼。魯迅先生曾說:“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隻有不怕的人的麵前才有路。”隻有直麵恐懼,不怕冒險,才能戰勝恐懼,走向成功。
恐懼有時候就像是一道虛掩著的門,實際上並沒有想象中的可怕。如果你拿出天不怕地不怕,敢於直麵恐懼的勇氣來,那麼再強大的恐怖之神也會在你的強勢麵前自然消退,再大的困難也會後退,再遙不可及的成功也會成為你的獵物。
第七節 心態怎能慢慢地老去
愛若是生命的原動力,覺悟就是生命的源頭,而生命就是陽光。活著,就是要尋找屬於自己的光亮。
世間最可怕的衰老是心態的衰老,如果你二十幾歲就有一顆衰老的心,那會比你有一個衰老的身體還要可悲。沒有什麼可以擋得住你前進的腳步,擦亮你的眼睛,就會看到生活的希望,一切都皆有可能。時刻保持年輕的心態,你的生命才會永葆綠色。
一個剛入寺院的小沙彌,忍受不了寺院的冷清生活,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這一天,他獨自一人走上了寺院後麵的懸崖,就在他緊閉雙眼,準備縱身跳下時,一隻大手按住了他的肩膀。他轉身一看,原來是寺院的老方丈。
小沙彌的眼淚馬上流了出來,他如實告訴方丈,自己已看破紅塵,隻想一死了之。
老方丈搖搖頭,對小沙彌說:“不對,你擁有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你先看看你的手背上有什麼?”
小沙彌抬手看了看,訥訥地說:“沒什麼呀?”
“那不是眼淚嗎?”老方丈語氣沉重地說。
小沙彌眨眨眼睛,又是熱淚長流。
老方丈又說:“再看看你的手心。”
小沙彌又攤開雙手,對著自己的手心看了一陣,不無疑惑地說:“沒什麼呀?”
老方丈嗬嗬一笑,對小沙彌說:“你手上不是捧著一把陽光嗎?”
小沙彌怔了一下,心有所悟,臉上也泛起絲絲笑容。
隻要心中留下一片陽光,縱使周圍是無邊的黑暗和寒冷,你的世界也會明媚溫暖。掬一把陽光,整個太陽便笑在掌心裏,魅力四射。生活中處處有令人感到幸福的地方,就像小沙彌一樣,手背上是淚水,手心卻是陽光,而我們總是看到手背上的淚水,卻看不到手心裏的陽光,所以人生充滿了苦澀。不妨打開自己的手心,給自己捧起一把陽光吧!
“二戰”後,很多國家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經濟危機,在美國一座曾經繁華的城市裏,有一條人來人往的街道,有一個盲乞丐每天都在街邊坐著,他總是笑眯眯的,每當感覺到有人走近時,他就會友好地跟他們打招呼。大家非常好奇,為什麼那位盲乞丐每天都如此快樂,他難道不為乞討不到更多的錢憂愁,不為自己的境況悲傷嗎?於是有人猜測,那個乞丐不是凡人,所以無憂無慮,也有人說,他可能是個來自瘋人院的瘋子。終於有一天,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抑製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上前去詢問盲乞丐為什麼每天都如此開心。盲乞丐開心地笑了,他說:“因為無論怎麼樣,我每天都能看到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我看到世界是光明的,所以就無比的快樂。”小夥子很不解,又問道:“您分明是個盲人,又怎麼能看到太陽升起呢?”那老人捋捋長須,說:“孩子,難道雙目失明就無法看到這世上的陽光了嗎?”
人生究竟快樂與否不在於外部環境如何,真正影響人的是人自己的心,我們如果總是讓自己的內心充滿悲傷,那麼,縱使有再多的陽光,我們也會視而不見。
愛若是生命的原動力,覺悟就是生命的源頭,而生命就是陽光。活著,就是要尋找屬於自己的光亮。
生命透過不同形式的傳達,有了不同的人生境界。生命裏確實承受不起太多的陰影,在生命停泊的港灣,讓我們一起邀請陽光走進來,尋找屬於自己的陽光,做最陽光的自己。
第八節 別讓憂慮占據了你的生活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次退潮,憂慮也許會成為生命中一時難以承受之重。要去除這沉重,達觀安然是一劑良方,行動是另一劑良方。
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總是被繁忙所占據,巨大的生活壓力,讓我們變得憂心忡忡。
凱瑟女士的脾氣很壞,很急躁,總是生活在緊張之中:每個禮拜,她要從在聖馬特奧的家乘公共汽車到舊金山去買東西。可是在買東西的時候,她也愁得要命——也許自己的丈夫又把電熨鬥放在熨衣板上了;也許房子燒起來了;也許她的女傭人跑了,丟下了孩子們;也許孩子們騎著他們的自行車出去,被汽車撞了。她買東西的時候,常會因發愁而冷汗直冒,然後衝出店去,搭上公共汽車回家,看看是不是一切都很好。她的丈夫因受不了她的壞脾氣而與她離了婚,但她仍然每天感到很緊張。
凱瑟的第二任丈夫傑克是個律師——一個很平靜、事事能夠加以分析的人,從來沒有為任何事情憂慮過。
傑克充分利用概率法則來引導凱瑟消除緊張。每次凱瑟神情緊張或焦慮的時候,他就會對她說:“不要慌,讓我們好好地想一想……你真正擔心的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看一看事情發生的概率,看看這種事情是不是有可能會發生。”
有一次,他們去一個農場度假,途中經過一條土路,碰到了一場很可怕的暴風雨。汽車一直往下滑,沒辦法控製,凱瑟緊張地想他們一定會滑到路邊的溝裏去,可是傑克一直不停地對凱瑟說:“我現在開得很慢,不會出什麼事的。即使汽車滑進了溝裏,根據平均率,我們也不會受傷。”他的鎮定使凱瑟平靜下來。
有一年夏天,他們到加拿大的洛基山區的圖坎山穀去露營。一天晚上,他們的營帳紮在海拔七千英尺高的地方,突然遇到暴風雨,好像要把他們的帳篷撕成碎片。帳篷是用繩子綁在一個木製的平台上的,帳篷在風裏抖著,搖著,發出尖厲的聲音。凱瑟每一分鍾都在想:我們的帳篷會被吹垮了,吹到天上去。凱瑟當時真嚇壞了,可是傑克不停地說著:“我說,親愛的,我們有好幾個印第安向導,這些人對一切都知道得很清楚。他們在這些山地裏紮營都六十年了,這個營帳在這裏也很多年了,到現在還沒有被吹掉。根據發生的概率來看,今天晚上也不會被吹掉。即使被吹掉,我們也可以躲到另外一個營帳裏去,所以不要緊張。”凱瑟放鬆了心情,而且後半夜睡得非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