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忙”不是任由自己邋遢的理由
生活是什麼樣子,完全在於我們自己,貧窮的人也可以擁有高雅的品味。品位不在於物質的豐盈,而在於心靈的高貴。過於瑣碎或者過於邋遢隻能令生活喪失情調,讓一切都索然無味。
邋遢的形象會給別人造成做事不認真,三心二意,拖泥帶水的錯覺,很難讓人產生信任感。
我們時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抱怨:“工作太忙,我哪還有時間注意自己的形象啊!”“不是我不想有副好形象,實在是因為沒時間啊……”很多人都認為工作是第一位的,隻要工作做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可是,殊不知,這樣做會帶來不少問題。
1962年,在英國倫敦一個著名貴族舉辦的豪華宴會上,一名中年男子出盡了風頭,他優雅的舉止、迷人的言談,不但令在場的所有女士都對他傾心,而且也令所有男士都對他抱有極大的興趣和好感。他在這次宴會上也收獲頗豐,不僅簽下了四十多單生意,還找到了終身伴侶。這名男子就是英國著名的房地產新秀柯馬·伊魯斯。他憑借自己優秀的形象,征服了整個倫敦的上流社會,隨後,金錢和好運向他滾滾湧來。
可在12年前,柯馬·伊魯斯並不是這個樣子。那時的柯馬·伊魯斯還是個小人物,為了擴大生意,他千方百計弄到了一張商行聚會的邀請信,想混進去多結識一些人。可一進入裝飾得金碧輝煌的大廳,他傻眼了,男士們個個西裝革履、彬彬有禮,女士們個個華衣錦服、溫文爾雅,柯馬·伊魯斯低頭看看自己,一身滿是補丁且有著厚厚油膩的工作服,大膠鞋,亂發,簡直像個乞丐。這時幾位女士過來了,故意將酒灑在他身上,並趾高氣揚地給他小費。侍從過來詢問他,他講明自己的身份,可是沒人相信,他請一個認識他的人作證時,那個人不承認認識他,而說他是路邊的鞋匠,於是他被當成混進來的鞋匠給趕了出去。
怒火過去之後,柯馬·伊魯斯開始思慮自己為什麼會受到這種待遇。後來,他參加了一個禮儀培訓班,並高薪聘請了私人形象顧問。
如果不是當年的頓悟,想必柯馬·伊魯斯也不會為此有所改變,更不會有如此豐碩的收獲。忙不是任由自己邋遢的理由,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懶得動手,一個人連自己的形象都不願意去注意,那麼這個人還會在意什麼呢?
邋遢的形象會給別人造成做事不認真,三心二意,拖泥帶水的錯覺,很難讓人產生信任感。張先生就因為自己的形象失去了機會。
張先生是一家企業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因為工作忙碌,他總沒時間注意自己的穿著。
一次,因為外商來得匆忙,張先生沒來得及換襯衣,襯衣的領口部分不太幹淨,有點花哨的領帶沒有係正,領帶、襯衣與西服的樣式搭配也不和諧。而且他喜歡把一些零碎的東西裝在上衣或褲子衣袋裏,弄得鼓鼓囊囊,褲子的褲線不明顯,鞋麵上落有灰塵和水漬。
外商是法國巴黎某公司的總經理,他的穿著整潔、高雅,恰到好處地襯出他的風度和氣質。當張先生和外商在會議室見麵時,這個法國人望著張先生的服飾,臉上露出一絲驚詫。雖然翻譯小姐解釋說,因為老板特別注重效益,經理剛從車間出來,來不及換服裝。但在後來的談判過程中,外商仍毫不客氣地說:“我對貴公司的經營實力表示懷疑,一個企業的總裁是企業的代表,然而,總經理先生的衣著卻給人一種陳舊、落後的感覺。在我們看來,沒時間從來都不是一種借口。從這一點上我可以推斷這個企業不太注重產品的形象設計……”
張先生聽了這一番話,頓感羞慚,沒想到由於自己的衣著疏忽,耽誤了一筆大生意。
一個成功者的形象,展現在他人麵前的應該是自信、尊嚴又有能力的。它不僅僅反映在別人的視覺效果中,而且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激勵和鞭策。它讓你不僅對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方式等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對自己的內在素質也有了更多的要求。那些以忙為借口而不注意自身形象的人隻會讓自己失去更多。
第二節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衣服和風度雖然並不能造就一個人;但對一個已經造就的人,它們可以大大地增進他的儀表。
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件東西能夠給予一個人真正而持久的力量,那就是一個人的魅力。而魅力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你的外在形象。
西方有句俗語:“你就是你所穿的!”這也是人類無法改變的天性。在遠古時代,服裝最基本的功能是禦寒,遮羞是它作為文明的標誌;在有了階級的社會裏,尤其在現代社會,它的最大功能是自我展示和表現成就。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功人士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選擇那些能讓他們展現出最好風姿和成就的服飾的原因。你的形象在無聲地幫助你交流、溝通,傳遞你的信息,告訴人們你的社會地位、個性、職業、收入、教養、品位、發展前途,等等。
可以說,形象是一個人通往成功的門票,這其實並不誇張。常言道,“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你的“外包裝”不僅在視覺上傳遞出你所屬的社會階層的信息,而且它能夠幫助你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在大部分社交場所,你要看起來就屬於這個階層的人,就必須包裝得像這個階層的人。那些看起來倍顯高貴的名人,他們對於形象格外注重。
每個人的形象,無論好壞,都充滿著獨特的影響力。因此,形象是每個人向世界展示自我的窗口,向社會宣傳自我的廣告,向別人介紹自我的名片。別人從我們的形象中獲取對我們的印象,同時這個印象又影響著他們對我們的態度和行為。
雖然我們提倡生活簡樸,但生活不可以粗糙,即使我們的收入並不高,身份也並非貴族級別,可是在有限的能力下適當地為自己打扮包裝一番,樹立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不失為一個提高自身素質的方法。
我們不妨想一想自己身邊的人,那些形象出眾、氣質不凡的人,自然會讓我們另眼相看。而對於那些衣衫不整的人,我們往往會低估他們的能力和品位。富有魅力的形象,在一遍一遍地向你周圍的人們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此人是一個重要人物,他很可靠、實力雄厚,因此不可小視。我們都應該尊重他、仰慕他、信賴他。”而且人們似乎也都聽從、認可了,你也許什麼都沒做,就已經在別人的心中獲得了一定的地位。
所以說,形象在生活、事業上的作用相當重要。例如在我們的工作中,假使去麵試或者見客戶時,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穿戴形象,對方就會對我們的印象大打折扣,也不願意接納我們。而莊重而有品位的著裝就能夠為我們贏得他人的欣賞和信任。
第三節 不要因為寂寞去戀愛,不要因為負責而結婚
戀愛是對社會生活的逃避,而結婚則是人們對社會生活的參與,它是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標誌,既是青春的終點,也是奔向幸福人生的出發點。
當我們看到身邊成雙成對的情侶一起吃飯、遊玩、奮鬥時,想想孤單的自己,幹什麼事情都是形單影隻,於是,在這種寂寞的考驗之下,我們會選擇戀愛,想盡快找到女朋友或者男朋友,結束單身生活。又或者,我們因為心存感激,因為覺得要負責任,所以選擇和一個不愛的人結婚,這些都會導致一場更大的悲劇,這場悲劇的時間可能會是一輩子,而悲劇的主角正是我們自己。
正如日本作家園分康孝所說,戀愛是對社會生活的逃避,而結婚則是人們對社會生活的參與,它是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標誌,既是青春的終點,也是奔向幸福人生的出發點。所以為了讓它結出美好的果實,千萬不要草率,要慎重,更要有誠意和責任感。
列夫·托爾斯泰,以《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兩部傑作聞名於世。為此他擁有無數的崇拜者,他的一些話甚至被奉為至理名言,除了名譽、地位之外,托爾斯泰和他的夫人共同擁有豐厚的財產和可愛的孩子,他們覺得沒有比這更美滿的了。在飽嚐幸福甜果時,他們倆雙雙下跪,祈禱上帝允許他們的婚姻能永恒持續。這樣的婚姻多麼令人羨慕啊!
可是歲月悄悄流逝,他們的婚姻也隨之漸漸變質,因為托爾斯泰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深刻地領悟到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他對自己的著作感到羞辱,最終改寫小冊子。他不僅宣傳和平,呼籲消滅貧困,還將自己的地產贈送給別人,追求簡樸清苦的生活,親自種田、伐木、做鞋……
然而他的妻子一如既往地揮金如土,追求虛榮奢侈,結交社會名流,渴望沾丈夫的光。她對丈夫的慷慨和善行十分惱火,丈夫要放棄版稅,她卻要把丈夫所寫的著作都變成金錢。
一旦托爾斯泰嚴詞反對,她便立即發狂咆哮,在地上打滾,甚至拿起鴉片要吞下肚,聲言自殺,或跑到井邊做跳井狀威脅丈夫。昔日下跪祈福的情感他們都搞不懂是不是真的有過。一天,托爾斯泰再也不能忍受,決定不再與妻子見麵,她卻奔上前緊抱丈夫雙膝,求他再次朗讀50年前在日記中讚美她美貌與愛情的語句,當他讀到那些如今永遠失去光輝的情話時,兩人都痛哭流涕。
但是,那隻是她一時的激動,過後她依然如故,1910年10月,在一個風雪之夜,八十二歲的托爾斯泰終於擺脫了妻子強加的精神枷鎖,獨自離家出走了,11天後,他患了肝炎,死在一個車站上。托爾斯泰臨終的請求是:“不要讓我的妻子到我麵前來!”
可見,一個人如果沒有選擇好結婚對象,很可能就會造成一生的不幸。
戀愛正是人生的試婚階段,如果隻是因為寂寞選擇了戀愛,那麼就會失去這個最佳的了解對方的機會,等到了結婚的年齡,就匆匆選擇結婚對象,這種做法其實對誰都不負責任,不僅影響自己的生活,還會影響對方的生活。所以,二十幾歲,我們應該慎待愛情,慎待婚姻,更不能草率結婚。
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我不僅把婚姻描寫為一切結合之中最甜蜜的結合,而且還描寫為一切契約之中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契約。”但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踐踏、無視這種契約,他們把婚姻僅僅視為一種最為平常的合作關係,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就像一張彩票,即使賭輸了,也可以撕毀,事實上,誰褻瀆了婚姻,誰就最終褻瀆了自己。
第四節 愛錢,但不受控於錢
富裕和肥胖沒什麼兩樣,隻不過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罷了。
人賺錢是為了活著,但人活著絕不是隻為了賺錢。假如人活著隻把追逐金錢作為人生唯一的目標和動力源泉,那人將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因為這樣的人生已被金錢所奴役。
清朝山西太原有一個商人,生意做得很紅火,財源滾滾,雖然請了好幾名賬房先生,但總賬還是靠他自己算。錢的進項又多又大,他天天從早晨打算盤熬到深更半夜,累得腰酸背痛頭昏眼花,夜晚上床後又想著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銀子就興奮激動。這樣,白天忙得不能睡覺,夜晚又興奮得睡不著覺,這商人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他隔壁靠做豆腐為生的小兩口,每天清早起來磨豆漿、做豆腐,說說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牆這邊的商人在床上翻來覆去,搖頭歎息,對這對窮夫妻又羨慕又嫉妒,他的太太也說:“老爺,我們要這麼多銀子有什麼用,整天又累又擔心,還不如隔壁那對窮夫妻,活得開心。”
商人早就認識到自己不如窮鄰居生活得輕鬆灑脫,等太太話一落音便說:“他們是窮才這樣開心,富起來他們就不能了,很快我就讓他們笑不起來。”說著,翻下床去錢櫃裏抓了幾把金子和銀子,扔到了鄰居豆腐房的院子裏。
這對夫妻正在邊唱歌邊做豆腐,忽然聽到院子裏“撲通”、“撲通”地響,提燈一照,隻見是閃閃的金子和白花花的銀子,便連忙放下豆子,慌手慌腳地把金銀撿回來,心情緊張極了。不知該把這些財富藏在哪裏才好,藏在房裏怕不保險,藏在院裏怕不安全。從此,再也聽不到他們說笑,更聽不見他們唱歌了。商人和他太太開玩笑說:“你看!他們再笑不起來、唱不起來了吧!早該讓他們嚐嚐富有的滋味。”
這個故事充滿了黑色幽默的意味,難道擁有金錢就真的要以犧牲快樂為代價嗎?其實也不是,隻要把握好對待金錢的尺度,會掙錢,但不為金錢所累,得失都從容,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利奧·羅斯頓是美國最胖的好萊塢影星。1936年,在英國演出時,他因心肌衰竭被送進湯普森急救中心。搶救人員用了最好的藥,動用了最先進的設備,仍沒挽回他的生命。臨終前,羅斯頓絕望地喃喃自語:“你的身軀很龐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髒!”羅斯頓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在場的哈登院長。為了表達對羅斯頓的悼念之情,同時也為了提醒體重超常的人,他讓人把羅斯頓的遺言刻在了醫院的大樓上。
1983年,一位叫默爾的美國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進來。他是位石油大亨,兩伊戰爭使他在美洲的公司陷入危機。為了擺脫困境,他不停地往來於歐美之間,最後舊病複發,不得不住院。
他在湯普森醫院包了一層樓,增設了五部電話和兩部傳真機。當時的《泰晤士報》是這樣報道的:湯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爾的心髒手術很成功,他在這兒住了一個月就出院了。不過他沒回美國。蘇格蘭鄉下有一棟別墅,是他十年前買下的,他在那兒住了下來。1998年,湯普森醫院百年慶典,邀請他參加。記者問他為什麼賣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醫院大樓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記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總之,在當時的媒體上沒找到與此有關的報道。後來人們在默爾的一本傳記中發現了這麼一句話:“富裕和肥胖沒什麼兩樣,隻不過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