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先進的企業製度

企業製度是資本主義文化的產物。追根溯源,是基督教新教對資本主義思維方式影響的結果,再往下就要追到耶路撒冷了。現代企業製度是現代經濟體製下的企業形態,發端於17世紀的英國、荷蘭等國家。當時統治歐洲社會意識形態的是基督教。16世紀中期由加爾文發起的宗教改革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就是論述這種關係的。

——2011年王石博文分享哈佛留學心得

背景分析

王石認為,中國企業要了解西方宗教文化。王石在哈佛求學期間,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宗教文化。

從2007年開始,王石寫了《讓靈魂跟上腳步》、《靈魂的台階》等與企業的社會倫理、宗教有關係的書。在哈佛求學期間,王石還選學了宗教法,接觸了《宗教如何影響資本主義思維方式》這本書,此書就是談企業倫理的,在西方影響很大。

在哈佛,王石身邊很多朋友都信基督教。經過不斷地學習與接觸,王石最終明白了宗教的價值,而且他認為基督教的價值觀是不錯的,如和善對待鄰居,等等。

王石認為,了解西方文化,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如果說改革開放是中國被迫接受西方文化,那麼現在就要換一個角度主動去學習。對於西方的宗教文化,我們可以不信,但是不能不了解,不知道。西方的宗教文化不僅僅對個人有利,也是中國企業發展的一種需求。

拓展透析

中國企業去了解西方宗教文化,關鍵是從中感悟信仰,樹立企業價值觀。

企業需要價值觀的引導。鬆下幸之助說過,企業規模小時,能做到什麼規模要看老板的能力;而企業做大之後,還有多少潛力則取決於員工的胸懷。好的企業價值觀能夠拓寬員工的胸懷。然而,難免有人要問:老板製定出嚴格的規章製度,不就能控製員工的行為,使員工服從與執行嗎?企業的價值觀隻是口頭上的東西,能夠發揮什麼作用呢?難道它比製度更強大?

實際上,規章製度對於一個企業的作用非常有限。在企業中,一般情況下,製度並非企業全體員工製定出來的,而是管理者因為目標管理的需要而製定的。組織裏的大部分人是被動接受製度,而不是在主觀上認同製度,所以,製度隻能起到威懾作用,而離我們所期望的自動自發還有一段距離。

手表定律指出,對於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將使這件事情無法完成;對於一個企業,也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標準,否則將使企業因缺乏統一的發展大方向而陷於混亂中。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的合並就是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

美國在線是一個年輕的互聯網公司,企業文化強調操作靈活、決策迅速,要求一切為快速搶占市場的目標服務;而時代華納的企業文化則強調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建立誠信之道和創新精神。兩家企業合並後,高級管理層並沒有很好地解決兩種價值觀之間的衝突,導致員工根本不清楚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價值觀標準。最終,時代華納與美國在線的合並以失敗告終。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要想使企業發展快速穩當,企業必須樹立一個統一的價值觀標準供員工遵循。

世界上大多數成功的企業,除了技術設備優越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員工個人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融合上的成功——共同的價值觀能夠促進企業全體員工在對企業的戰略、任務和執行的認識上趨於一致,從而提升企業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