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降低學習難度的途徑(二)(2 / 3)

水的浮力。用多種不同的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其中有一部分是浮在水麵的,另一些則沉到水底。水對物體的浮力大小等於被物體排開的水的重力。

水是液體,沒有形狀。把一杯水潑到地上,在地麵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水,沒有形狀,而把水放在水壺、碗、瓶子等不同的容器中,可以使水保持一定的形狀。這樣可以讓孩子了解水和液體在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形狀的。

水的密度。讓孩子了解在常溫下1立方厘米的水的質量是1克,1立方分米水的質量為1千克,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噸。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在無色玻璃杯中倒入清水,讓孩子觀察,結論是水沒有顏色。還可以通過水與牛奶、啤酒、醬油等液體對比,來表明水是無色透明的。例如,把匙放人水中和牛奶中,比較可見,浸人水的匙仍然可以看到,而在牛奶中的匙就看不到了。結論:水是無色、透明的。把清水飲入口中,品嚐水的味道,可以得出水是無味的。

—切生命都需要水。植物生長離不開水:花需要不斷澆水,農作物需要適時灌溉,有水的地方才能有植物。動物需要水:鳥類需要飲水,虎、豹、鹿等動物都需要飲水,海洋動物更是離不開水。

人類生活離不開水。洗衣服需要水,洗炊具需要水,洗蔬菜、淘米要用水,人們每天都要飲用大量的水。人體中十分之七是水分,如果一個人沒有糧食吃,在有飲水的情況下,至少可以活7天以上,而在沒有水情況下,人隻能活4天就會死去。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表麵上,有鹹水和淡水。海洋的水都是含有很高鹽分的鹹水,是不能飲用的。人們通常飲用的水是淡水。目前,水汙染是危害人類生存的重要問題。教育孩子要珍惜水,不要浪費水。保護好水資源,就是保護生命,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光學知識 立竿見影

【開篇語】光學是中學物理的組成部分,孩子們自幼對光的各種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見到的各種光的現象和光學小實驗來引導孩子進一步認識光學知識。

不詞物質對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父母帶孩子外出,在晴朗的日子裏就可以發現,大街上白色的建築物顯得格外明亮,而黑色的路麵或深色的建築就顯得暗淡無光;光滑的瓷磚牆麵或玻璃鏡麵常常是明亮耀眼,表麵粗糙的建築卻沒有光彩。可以向孩子解釋,淺色、表麵光滑的物體,可以反射更多的光。

平麵鏡成像的特點。首先,讓孩子看鏡子中自己的臉,孩子不會有更多的新奇。之後,把孩子寫過字的紙放在鏡前,讓孩子觀察。孩子就會發現鏡子中的字全是反的。還可以讓孩子對著鏡子寫字,讓了孩子判斷鏡子中自己是在用哪一支手寫字。

棱鏡把陽光分離形成彩虹。準備棱鏡、玻璃容器、水、白色紙板。把棱鏡放在陽光能照到的地方,並在棱鏡折射區域內放一張白紙。使孩子看到陽光通過棱鏡,折射到紙板上後展現出不同顏色,形成彩虹。如果沒有棱鏡,可以在裝滿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麵鏡子做這個實驗。通過這個實驗,孩子可以懂得,白色的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把紅、藍、黃三種不同顏色的紙片,中心對稱粘在一根鐵絲或一根筷子上,雙手合掌快速撚動鐵絲,就會發現三種不同的顏色在高速的轉動中成了白色。

光是直線傳播的。準備一段約1米長的橡皮管和1隻手電筒。把橡皮管的一端對準手電筒光源處,讓孩子觀察另一端。打開手電,當管子放直時,光可以從電筒的那一端照射到另一端;當管子彎曲時,光線不能從電筒的那一端傳播過來,所以另一端是黑暗的。這說明光束是直線傳播的。

了解凸透鏡。幫助孩子用小段金屬絲製作簡單的小型放大鏡。把金屬絲一端彎成一個直徑大約3毫米的小圓困。把小圃浸人水中,使它盛住一個小水滴。把報紙放在桌子上,透過圈上的水滴看報紙上的字,可以看到字被放大了。向孩子講明有些鏡子的中間部分厚,邊緣薄,這樣的鏡子叫做凸透鏡,有放大作用。找一個放大鏡,讓孩子親手摸一摸鏡片中間和邊緣薄厚的變化,再透過放大鏡看東西。孩子很容易了解到凸透鏡的特點和作用。凸透鏡可以把光線彙聚和集中起來,也就是把光線彙聚到一起。在陽光下,把放大鏡的一側對著太陽,另一側放一張幹燥的紙或一根火柴。光線聚集成的亮點對準火柴頭或紙的邊緣,一會兒火柴會燃燒起來。若是紙,也會在亮點處烤焦或燃燒。這是放大鏡把太陽光集中起來產生很大的熱量的緣故。

不同顏色的物質對光的反射和吸收不同。白色反光,黑色吸光,如在陽光下黑色的東西吸的光多,所以冬天人們穿深色衣服暖和些,而夏季穿白色衣服涼快些。

物體的顏色取決於物體透過、反射、吸收的是什麼顏色的光。把一段黃色的粉筆和一段藍色的粉筆分別搗碎,然後把兩種粉末混在一起。這時可以看出,混在一起的粉末變成了綠色。黃色反射黃和綠色的,吸收其他顏色的光,藍色反射藍和綠色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因為黃色和藍色相互吸收而反射綠色光,所以形成的顏色給人們綠色的感覺。

物質的顏色是由於它把除它本身顏色以外的光全部吸收,而反射了其本身顏色的光,所以顯示出其顏色特征。各種物質在沒有光的情況下沒有顏色。

熱學熱量 實驗得知

【開篇語】孩子對熱的概念並不陌生,太陽光帶來熱感,火爐、暖氣、水的冷熱……都是孩子經常遇到或親身感受到的事情。熱學是物理學的組成部分。

摩擦生熱。冬天手冷的時候,兩手搓一搓就會感到暖和些。點燃火柴,是把包有易燃材料的火柴頭在其他材料上摩擦,產生了熱量,把火柴頭引燃的結果。

用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人在發燒時,醫生常用體溫測量身體的溫度。家庭溫度計是用於測量室內的溫度。可以讓孩子用溫度表測量一下冰箱內、自來水、在陽光下和室內的空氣等的溫度。

不同顏色的物體吸收熱輻射能力不同。黑色物體吸熱能力強,白色物體吸熱能力弱。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水杯,加上同溫度的水,把杯壁和杯口用紙封好,並把其中一個杯子的紙塗成黑色。把兩個杯子放在太陽光下,經過一段時間後,用溫度計測量兩個杯子裏的水的溫度,就會發現被塗黑的水杯中的水溫比另一隻水杯中的水溫高。

物體熱脹冷縮。溫度計中的液體是水銀或煤油、酒精,這些物質受熱後會明顯膨脹,而遇冷時又明顯收縮,所以人們通過溫度計中液柱的高低得知被測物溫度的高低。帶孩子坐火車時會發現兩根鐵軌的連接處留有一定的縫隙,那就是防止鐵軌在夏天受熱膨脹而變形。

熱可以傳導。把炒鍋放在火爐上,一會兒會感到鍋柄越來越熱。這是因為爐火把鍋底加熱,鍋底的熱又不斷向鍋的四周傳導的緣故。

熱在液體中可通過對流來傳遞。當把鍋中的水加熱時,可以看到水在流動。由於低層的水受熱後膨脹變輕,不斷升到水麵,以後又不斷被比它熱的水流替換,周而複始,鍋中的水會越來越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