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毅力 承受一切
【開篇語】在同樣的學習困難或疾病麵前,有的孩子懶惰、膽怯、痛苦不堪;有的孩子信心十足,無所畏懼,樂觀輕鬆。這是毅力不同的表現。加強對孩子毅力的培養是戰勝學習困難的有力保證。
孩子所具有的毅力不是先天帶來的,是後天經驗的積累和磨練的結果,可以通過教育、培養來增加一個人的毅力,使人變得意誌堅強,不畏困難。有人曾作過這方麵的追蹤調查:他們挑選了兩種類型的兒童:第一種類型總共100名,是經過毅力培養鍛煉的孩子。第二種類型是沒有經過毅力訓練的兒童,同樣也挑選了100個。對他們的追蹤調查一直進行到青年時期。結果發現第一種類型的100名兒童中,有84人意誌堅強、有主見,能獨立分析和判斷事物,而第二種類型的100名兒童中,隻有26人意誌比較堅強,其餘的人都難以獨立承擔責任,做出判斷。可見,孩子從小注意加強毅力的訓練對孩子的未來成長大有益處。當然,對孩子能夠承受複雜的學習,最終達到學習目標有著直接的心理幫助。
孩子的毅力發展需要長期的培養,它隨著年齡的增加在學習生活的鍛煉中逐步得到發展。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往往保留著學齡前兒童的特點,感興趣的事就做,不感興趣的事不願做。在教師、班集體的規範下和家長的教導下,他們逐步增強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能力。比如,自覺完成作業,集中精力注意聽講等。可是,一旦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他們又常常表現得粗心大意、滿不在乎、聽課不認真、作業丟三落四,意誌力薄弱現象又表現出來。總的來說,一般兒童在整個小學時期內,按照一定的原則、觀點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還是較差的。依賴性、任性、一意孤行等都是要努力克服的方麵。
父母和老師們都應注意有意識地加強孩子毅力的培養。父母要意識到如今的孩子都是獨苗苗,家庭物質條件優越,其負麵效應就是容易造成孩子意誌力低,在困難麵前怕字當頭,吃不得苦。所以父母就要“創造”條件,磨練孩子的意誌。比如,本來計劃好的第二天要去做一件事,結果次日天氣發生了變化,或是刮風或是下雨,去還是不去就有兩種選擇。為了鍛煉孩子的毅力,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去完成計劃好了的事情。如果是從事一項長期的活動,如早起跑步、看課外書、幹家務、養魚,要求孩子不但要做,還得長期堅持下去,不能虎頭蛇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要注意對孩子的要求難易得當。過於難的要求孩子幾經努力仍難以完成,就會失去信心,受到打擊。過於容易,麵對問題迎刃而解,起不到鍛煉毅力的作用。
要注意引導。發現孩子自覺地、有目的地克製自己完成某項事情,應給以讚揚,對孩子繼續努力完成任務是支持和幫助。當然,比較容易的事情不必加以讚揚,否則無助於孩子毅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的毅力,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則。父母在在困難麵前的態度,無形地傳給孩子。所以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要沉著冷靜,樂觀對待。不管問題多麼複雜,解決起來要有頭有序,堅持下去,即使艱難困苦,也無所畏懼。這樣就能給孩子樹立了榜樣,使他們麵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也能正確對待,堅持到底。
麵對失敗 寬容對待
【開篇語】當孩子出現考試成績落後或學習一時跟不上進度等問題時,父母應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對孩子的學習問題,給予適當指導,穩定孩子的學習情緒,減輕由此帶來的心理憂慮,促進孩子積極投入學習。
當孩子考試試卷發下來,成績比以前有明顯的退步,或是孩子對學習內容一時難以理解,甚至跟不上學習進度,麵對這種情況,父母、老師如果一味地加以訓斥、責罵,勢必增加孩子對學習的畏懼心理,以後孩子會害怕出現錯誤,以致最後害怕學習,回避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孩子學習中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就怕父母和周圍的人由此而長期以孩子是一個失敗者的眼光對待孩子,導致孩子承受不住外來壓力,失去學習的信心,失去學習興趣,長期下去會造成學習成績下降。
孩子一時學習出現問題,他最需要的不是別的,而是父母、老師和周圍人的理解和幫助,最需要別人幫他樹立信心和給予鼓勵。
父母首先要給以諒解,告訴孩子一時的挫折和失敗不要緊,無論大人和兒童,對於學習、考試,誰也沒有總是得100分的把握。學習也好,工作也好,都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關鍵是如何對待出現的問題。俗話說“聞過則喜”,利用測驗找出了我們學習中的問題,我們應該感到高興,因為找出了問題總比問題存在頭腦中好。事實證明,不斷給孩子講明這方麵的意義,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習負擔十分必要。
對不理想的試卷也要作全麵分析,首先對做得正確的習題給以肯定,加以表揚。之後,再對錯題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加以改正,對沒有掌握的知識加以彌補。
如果是孩子一段時間跟不上學習進度,要全麵綜合分析,考慮這樣幾個方麵:孩子是不是身體患了疾病;是不是身體發育產生了急劇的變化;是不是學習環境尚不適應;是不是交了一些新朋友而對學習以外的事情發生了興趣;是不是學習進度過快等等。找出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要知道孩子自己對找出問題加強學習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要給孩子下次取得好成績的機會。一次、兩次的測驗失敗不一定就表明永遠地落後下去。當然,如果孩子是一個落後者,一個差生,也不能指望一下子就徹底改變了。有的家長擔心,不嚴厲地對待孩子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會不會是對孩子的一種放縱,是不是在為孩子走不學之路開綠燈,孩子會不會“不玩活”。事實上,這種擔憂是多餘的。孩子們內心深處都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在老師、同學、父母和親友麵前都有很強的自尊心,孩子學習出了問題,在競爭中失敗,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挫傷,對孩子就已經是沉重的打擊。這時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鼓勵和幫助。在心理上重新給孩子以自信,在具體困難麵前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戰勝困難才是理性的教育。
作者相信,無論孩子的學習落後到何種地步,父母們以寬容的心態麵對孩子,總比訓斥、責罵更有意義。
應試技巧 心理準備
【開篇語】給孩子講明考試的意義並教給孩子些應試技巧,力求孩子在考試或比賽時正常發揮自己的能力,對孩子獲得理想成績有直接幫助。
讓孩子理解考試的意義。班裏設的各種考試,主要是考查整個班級學生們對前一段學習的情況,以利於老師掌握學生的情況,對授課內容、進度進行調整和補充。比如,通過考試發現同學們對哪一方麵的知識還沒有鞏固,老師就要針對這一方麵的知識給同學們進行再講解、再練習。考試也是督促同學們學習的手段,大家為了取得好成績會自覺地參加學習。對於個人來講,通過考試可以了解到自己對新知識掌握的情況,從中發現問題,有利於改正。
考試前為孩子準備用具。父母為孩子考試準備的文具應是孩子平時常用的,而且用起來覺得順手、方便的尺子、鉛筆、鋼筆等。給孩子穿著和平時一樣的服裝,在班級裏平時孩子坐在哪個座位,考試時最好也安排坐在哪個座位。這樣孩子覺得和平時一樣,不會感到心裏緊張,也不會因條件的變化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