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居為安,住房從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尤其是在今天,在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群眾收入增長的情況下,人們為尋找滿意的居住環境、購買適合的住房而殫精竭慮,購房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消費熱點。而我國房價的持續上漲、投資型購房群體的增加,加之人們對住宅消費的特別偏好,都使得我國居民的住房自有率迅速提高。人們買住房往往要付出畢生的努力,那麼住房又可以為人們做些什麼呢?
現在人們在住房所具有生活居住功能的基礎上,還發現了它的投資盈利功能、資產保障功能、資金融通功能等。本書作者引進國外反向抵押貸款的金融產品,在若幹理論的基礎之上提煉出了以房養老的新理念,發掘出了住房的養老保障功能。要知道,市場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市場可以被創造出來,而賦予一種產品的新的功能,等同於開發一種新產品,創造一個新市場。不妨以手機為例。今天的手機同十多年前的手機,功能增添了多少?手機的市場就日益打開了。住房也是如此。
當住房的功能不斷增加以後,對住房的需求也就相應地擴大了,新的住房市場也就被創造出來了。經濟學界、房地產業界、廣大住房消費者都應當懂得這個道理。
下麵,讓我們再回到住房的養老保障功能上來。人都有衰老的一天,都需要考慮晚年的養老問題,並應為此早做安排。養老既是人類社會出現以來就一直為人們關注的事宜,又是現實社會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在今日,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危機的臨近和家庭空巢化的日益嚴重,“養兒防老”的預期已愈顯單薄。人們辛苦了一輩子,如何能夠度過幸福的晚年,靠什麼來度過幸福的晚年,就需要我們為之認真籌劃的大課題。我國又是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人口老齡化麵對的是社會養老保障體係不健全。在這種狀況下,積極尋找新的養老途徑,實現養老模式的觀念創新、製度創新,就顯得非常必要。我國過去就有“兒女養老”的傳統理念,近年又有了儲蓄養老、社會保障養老的“票子養老”,這是否足夠應對中國的養老問題呢?還不夠。本叢書提出以房養老的思想,為我國老人增添了“房子養老”這一新的養老模式,並對此組織了全麵係統而深入的探討,力求使得億萬老年人能生活得更為安逸與幸福。我認為這個研究很有經濟意義與社會意義。
在我國進入市場經濟的社會條件下,資源配置優化與效用提升的理念已經貫穿社會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麵,個人金融理財、家庭理財規劃已成為今日社會生活的熱門話題。本叢書將家庭的養老與住房這兩大事項,通過金融保險的機製與手段融會貫通在一起,並提出“60歲前人養房,60歲後房養人”的新型養老理念,已經得到社會的積極響應。用老年人擁有住房在自己身故後餘留的價值,通過一定的金融保險機製將其提前加以變現套現,以用來養度老人的餘生,是作者目前大力倡導的以房養老模式。這一方式對那些被稱為“房產富人,現金窮人”的群體尤為適用,對加固日益短缺的養老資源,減輕我國老齡化危機,提出一條新的解決途徑。它可以使家庭的有限資源運用得更好,更能滿足人們養老保障的需要,並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的效應。
“反向抵押貸款”又稱“房產養老壽險”,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歐洲出現以來,其業務發展目前正處於黃金時期。美國為了增加“住房富裕,現金貧困”老年人群的收入,20年來完善了反向抵押貸款這種金融產品,其業務規模呈現連年快速增長。它的基本思路,是利用老年人身故後仍然遺留的房產的巨大價值,通過一定的金融保險機製和手段,將其在老年人生前予以提前變現,形成一筆筆穩定可靠並可延續終生的現金流入,以加固脆弱的養老保障。其基本操作模式是人們將中青年時期購買到的產權住房,在退休後抵押於金融保險機構,從該機構取得一筆定期定額給付的款項用於養老,直到投保人亡故。保險機構在老人身後取得該住房的完全支配權,並通過住房銷售或其他經營方式所得款項,結清老人抵押貸款的全部本息。這是國際金融和養老保障領域出現的創新產品,它利用人的自然生命和住房使用壽命的差異,把老人去世後住房的餘值提前予以貼現,用以彌補養老期間的收入來源,使人們的財富能夠在其一生中得到盡可能合理的配置,使房屋的效用達到最大化。“反向抵押貸款”作為一種金融創新,還是一種減輕老年人貧困度的金融工具。這一獨特的融資機製在許多國家贏得認可,有關國家在稅收上給予了相應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