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也侵蝕到夫妻感情、夫妻生活。
《禮記·郊特牲》載:“男女有別……無別無義,禽獸之道也。”
《禮記·內則》規定,男子“夜行以燭,無燭則止;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麵”,“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這種男女天隔,授受不親的倫理限製,也侵蝕、滲透到夫妻生活中,形成了許多扼製夫妻感情的行為規範。
即夫妻的衣服不能晾曬在一個竹杆上,不能放在同一個箱匣裏,不能在一起洗澡。
這些清規戒律,扼殺了人性,禁錮了情欲,以致形成了一種扭曲了的、畸型的夫妻感情模式,美其名曰:“相敬如賓”。
《左傳·僖公33年》載,晉臣臼季看見冀缺在地裏幹活,其妻送飯“敬,相待如賓”,將冀缺推薦給晉文公,當了下軍大夫。這件事反映出,相敬如賓在春秋時還是個別現象。
從西漢開始,相敬如賓,不露閨房之私的觀念就落實到夫妻行為規範中來了。
西漢京兆尹張敞在家為妻子畫眉,竟被大臣們彈劾,漢宣帝也大加責備。張敞說:“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東漢梁鴻與妻子孟光舉案齊眉,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