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0104號台風“尤特”於7月6日在廣東省東部沿海地區登陸,遭遇天文大潮,珠江口及粵東多個潮位站的最高潮位超過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潮位。當日,粵東的東溪口潮位站最高潮位317厘米,超曆史紀錄9厘米。
海門潮位站最高潮位262厘米,超曆史紀錄57厘米。港口潮位站最高潮位175厘米,超曆史紀錄15厘米。7月7日,珠江內河的廣州潮位站最高潮位262厘米,超曆史紀錄18厘米。珠江口以東所有潮位站的過程最大增水均超過100厘米,其中媽嶼、東溪口和海門的最大增水超過了200厘米。受其影響,福建省受災人口158.75萬人,死亡7人,損壞堤防195處,決口6處,衝毀塘壩231座。直接經濟損失約6.9億元。廣東省汕頭市區大部分進水,共有30多條馬路受浸,最大水深1.2米,損壞房屋6339間,倒塌房屋1030間。農作物受災麵積3.06萬公頃,水產養殖損失1.24萬噸。損壞堤防159處61.54千米,決口18處。潮災中死亡3人,傷4人,經濟損失8.984億元。揭陽市部分城鎮和村莊受浸,電力、供水中斷,交通受阻。惠來城區幾乎全部被淹,最深處1.2米,水產養殖損失3.58萬噸,損壞堤防85處16.2千米,決口2處,損壞護岸390處,死亡2人。
潮州市沿海海堤受損,多處決口,因潮水頂托,致使1.52公頃農作物、魚塘受浸,部分民房、廠房和倉庫受淹,水產養殖損失0.66萬噸,衝毀塘壩36座。
另外汕尾市受風暴潮影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損壞堤防204處57千米,決口17處,損壞護岸685處,衝毀塘壩1169座,水產養殖損失1.08萬公頃,5.6萬噸,死亡7人。廣東省全省直接經濟損失24.5億元,屬於特大潮災。
2002年10月19日的大風浪過程,10月18~21日受強冷空氣與東海氣旋影響,渤海、黃海出現4~5米巨浪。河北省昌黎縣外海沉沒船舶2艘,失蹤2人,直接經濟損失60萬元。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濱州市沾化縣、無棣縣水產受災麵積8200公頃,堤防損毀10.5千米,直接經濟損失1100萬元。江蘇省啟東沿海沉沒船舶5艘,死亡10人,直接經濟損失750萬元。
2002年11月13日,一艘載有7.7萬噸燃料油的希臘公司的巴哈馬籍油輪“威望號”駛至距西班牙度假勝地加利西亞大區9千米的海域時遭遇8級大風,觸礁擱淺,船體出現一個長35米的大裂口,燃油開始大量外泄。
西班牙政府立即派遣海上救援船隻和直升機將油輪上的27名船員救到安全地帶,並派4艘拖船將“威望號”拖到公海海域。19日該船被大風吹向葡萄牙方向,並在距葡海域約93千米處斷為兩截,沉入3600米深的海底。這次事故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災難,海岸上一些支流、沼澤以及草地植被汙染嚴重。
89海上大風災害的預防和防禦
海上大風的監測預防
海上大風災害的預報預警需要把對海區大風特性的宏觀認識,依托現代化觀測手段的實時監測,以及以數值預報為基礎的預報預警技術這三者有機結合在一起。
海區大風特性的宏觀認識除了由各類天氣過程引發的大風外,還要考慮海區的大風具有明顯的季風特征、由地形等因素影響而存在的特殊大風區等。以渤海為例,冬季盛行偏北風,以西北風為主,風向穩定,風力較強。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向不很穩定,風力較弱。渤海海峽和山東半島的成山角附近,為有名的大風地帶,在同一天氣係統的影響下,風力比其他地區大1~2級。
建立和完善海陸空三位一體的觀測體係,充分利用多種觀測資料對海域天氣做多要素的數值預報,為海區風浪預報提供可靠依據。海上多要素自動氣象站、海島測風站、近海浮標、氣象誌願船的建設和設立,沿海陸上天氣雷達、風廓線儀、中尺度氣象站的監測、氣象衛星的監測,將給我們對海上大風的監測和預報提供及時、有效的預報依據。
提高海洋氣象預報預警的科技含量和客觀化、自動化水平。研究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大氣耦合模式和區域海洋-大氣耦合模式以及台風模式等專業模式,加快發展大氣海洋資料四維變分同化技術,提高大氣海洋綜合探測資料同化、融合與應用水平,加快精細預報技術方法的開發應用,進一步提高海洋氣象數值預報產品的準確率,延長海洋氣象災害的預報、警報時效,研究建立各種海上風浪的客觀預報方法,提高對海洋風浪災害的預警預報能力,建立完善海洋風浪預警預報係統,提高對海上運輸、海難救援的氣象服務保障能力,開發和改進保障遠洋運輸、漁業安全的氣象導航業務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