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風暴潮的災害
台風是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破壞性很大的猛烈低壓渦旋(近中心最大風速大於3217米/秒)。依其強度可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與台風四個等級。在外海,熱帶氣旋災害主要表現為由它引起的風與浪所造成的災害;在近岸則表現為風、浪與風暴潮結合引起的災害;在內陸則主要表現為風和暴雨災害以及由暴雨引起的洪水和誘發的滑坡、塌方及泥石流等災害。暴雨洪水也能加劇沿岸風暴潮災害。一般情況下,暴雨引起的洪峰遲於台風風暴潮的峰值發生時間。這裏所謂的台風風暴潮災害,包括所有等級熱帶氣旋引起的災害。然而,我國沿海不僅遭受台風風暴潮災害,而且在我國東部沿海,特別是黃海、渤海沿岸,還遭受溫帶風暴潮災害。
在全球8個台風生成區中,西北太平洋生成區頻率最高,占全球總數的36%,同時,西北太平洋的台風強度也是全球最強的(台風中心氣壓低達870hPa)。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國家中,我國受台風登陸襲擊次數最多,占總數的34%。我國風暴潮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受災區域幾乎遍及整個中國沿海,所受災害居西太平洋沿岸國家之首。
我國風暴潮史料極其豐富。據統計,自公元前48年至1946年,在這一漫長時期中發生的重大潮災576例,死於一次潮災的人數,少則數百到數千人,多則幾萬人乃至10萬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6月1日,一次風暴潮災使上海、寶山、崇明、吳淞一帶淹死10萬餘人。本世紀以來,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潮災發生在1992年8月2日,使廣東省汕頭地區七個縣受災,共死亡7萬餘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多次遭受強風暴潮災害。請看以下幾例。
1956年12號強台風於8月2日在浙江象山縣登陸。在強台風襲擊下海塘潰決,縱深10千米一片汪洋,海水淹沒農田41萬畝(1畝=666.7平方米),房屋7萬多間,死亡3403人。
1969年6903號台風來勢猛、強度特大,粵東風災空前嚴重,大海潮為曆史罕見,衝垮海堤幾百千米,淹沒良田近140多萬畝,物質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死亡1000餘人)相當嚴重。
1989年23號台風帶來的潮、雨、風三者夾擊,致使浙江7市(地)的37個縣(市)681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316億元。
1992年8月28日至9月2日,我國東部沿海遭受特大風暴潮襲擊。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天津、河北、遼寧均受到此次特大風暴潮的襲擊,死亡近300人,直接經濟損失94億多元。在這次災害中,以浙江、山東尤為嚴重,其中浙江全省死亡114人,經濟損失3115億元。
1994年8月21日,正值農曆7月15日天文大潮期,大潮、巨浪、狂風(9417號台風)並發,形成浙江省沿海百年不遇的罕見特大風暴潮災害。特大海潮伴隨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勢突襲溫州一帶沿海,給浙江沿海帶來了慘重災難,據調查,溫州市、台州地區共損壞海塘461千米,其中溫州326千米,台州135千米。據統計,浙江全省死亡1216人,直接經濟損失12414億元。
1996年8號台風是本年度登陸我國最強的台風,登陸前後(7月31日至8月1日)又恰逢這一帶海域的天文大潮期,強台風裹脅著大風、暴雨、潮水給福建、浙江兩省造成極大的災害。受其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出現了10~12級大風、100~225厘米高的風暴潮,沿海有7個驗潮站9次出現超過曆史紀錄的高潮位。據不完全統計:福建受災人口達772125萬,其中死亡55人,損壞江海堤425千米,受淹農田361986公頃,船隻損失270艘,公路橋梁損壞259座,直接經濟損失達40125億元。浙江受災人口達742萬人,其中死亡67人,各地約有395千米海塘江堤、695千米路基、459千米輸電線路和714km通訊線路遭到損壞,停產和半停產企業約有1132萬家,直接經濟損失3315億元。
1997年9711號熱帶風暴(Winnie)於8月10日8時在關島以東洋麵生成,生成以後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動,8月10日14時發展成強熱帶風暴,並於11日8時發展成台風。其後經過8天穩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於18日21時30分在浙江省溫嶺石塘鎮登陸。登陸時台風中心氣壓960hPa,近中心最大風速達40米/秒,風力超過12級。台風登陸後,穿過浙江省中西部地區,於19日7時30分進入安徽境內,後轉為偏北行,於20日9時進入山東,20日15時入渤海,最後於21日21時消失在遼寧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