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類型
潮汐現象非常複雜。僅以海水漲落的高低來說,各地就很不一樣。有的地方潮水幾乎察覺不出,有的地方卻高達幾米。在我國台灣省基隆,漲潮時和落潮時的海麵隻差0.5米,而杭州灣的潮差竟達8.93米。在一個潮汐周期(約24小時50分鍾,天文學上稱一個太陰日,即月球連續兩次經過地球上同一子午線所需的時間)裏,各地潮水漲落的次數、時刻、持續時間也均不相同。潮汐現象盡管很複雜,但大致說來不外三種基本類型。
半日潮型:一個太陰日內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與後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幾乎相等(6小時12.5分)。我國渤海、東海、黃海的多數地點為半日潮型,如天津大沽、山東青島、福建廈門等。
全日潮型:一個太陰日內隻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頭、渤海秦皇島等。南海的北部灣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區。
混合潮型:一月內有些日子出現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但兩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較大,漲潮過程和落潮過程的時間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則出現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國南海多數地點屬混合潮型。如榆林港,15天出現全日潮,其餘日子為不規則的半日潮,潮差較大。
按潮汐特征值的大小和範圍還可將海洋潮汐分為正規半日潮、正規全日潮、不正規半日潮和不正規全日潮4種類型。實際上,不正規半日潮和不正規全日潮合稱為混合潮。
不論哪種潮汐類型,在農曆每月初一、十五以後兩三天內,各要發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時潮水漲得最高,落得最低。
在農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後兩三天內,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
由於潮流和潮汐本為一體,因此,潮流也有類似於潮汐的四種類型。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以潮流的運動方向來給潮流分類,分為往複潮流和旋轉潮流兩種。
往複潮流多發生在海峽、水道、江河口的狹窄港灣和沿岸處,也稱來往式潮流,受地形影響,潮流隻能呈現往複式的變化形式運動,潮流流動的方向主要在兩個相反方向上變化著。在前進的潮波中,高潮時流速最大,隨後減慢,在半潮麵時流速為零,此時稱憩流或轉流;接著在低潮時,流速又最大,爾後又減小,又轉流。往複流在每一太陰日改變方向兩次(全日潮型)或四次(半日潮型)。
旋轉潮流是潮流的普遍形式,也叫回轉流。在廣闊海區,受地轉偏向力和地形作用,潮流像在兜圈子似的,時刻在變化著方向和速度,形成回轉流。回轉流在每一太陰日回轉一次(全日潮型)或兩次(半日潮型),沒有憩流現象。
潮汐的成因
古時候,很多賢達都探討過潮汐的產生問題,提出過一些假想。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地球和人一樣,也要呼吸,潮汐就是地球的呼吸。他猜想這是由於地下岩穴中的振動造成的,就像人的心髒跳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