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風暴潮的預警(2)(3 / 3)

盂被潮水衝毀的堤壩、橋梁等公共設施。榆被浪潮毀壞的船隻。虞其他生產設施如通信設施,電力設施及工廠生產設備。愚工業設施損失及死亡人數或失蹤人數。輿受傷和受災人數。餘海洋損失。俞海水浸染。

間接損失可包括:淤災害救援投入。於修複、重建,對生態環境破壞和影響。盂企業生產停頓等造成損失。

一般來說,風暴潮災害的直接損失,主要取決於風暴潮的強度和風暴潮波及的地域範圍。

風暴潮災害損失與防災能力的關係風暴潮災害的損失與防災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防災能力強可有效地減小風暴潮災害損失。防災能力包括對風暴潮預測、防災設施以及防災抗災的組織管理能力建設等。以風暴潮預報為例,1996年7月閩浙沿海發生一次特大風暴潮,由於預報及時準確,閩浙兩地及時做好了防大風、抗大潮、搶大險的準備,不僅減少了風暴潮災害的損失,而且傷亡人數也是多年幾次同類風暴潮災中最少的。

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美國,2005年8月29日“卡特裏娜”颶風及風暴潮之所以引發如此巨大的災害,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外,避災防範措施不力是重要的原因。表現為海堤年久失修,事前對災難估計不足,政府組織撤退不力,沒有注重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災難發生後政府又應急遲緩。作為比較,發生在同年(2005年)的“麗塔”颶風及風暴潮,雖然其強度與“卡特裏娜”

颶風相當,影響區域也相近,但由於防範避災措施好,遭受的人身財產損失要比“卡特裏娜”颶風小得多。

風暴潮災害的風險評估

當台風或溫帶氣旋來臨之際,事先對可能造成的風暴潮災害存在的風險做出正確的評估對於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和人員傷亡十分重要。

美國是最早開展這方麵研究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聯邦應急管理署(FEMA)和各州政府開展風暴潮災害風險評估工作,評估的區域空間分辨率達1.2千米。近年來美國對其沿海部分關鍵和重要區域的風險評估的區域空間最高分辨率提高到20米,並製作了新一代的風暴潮災害危險圖和應急疏散圖。

我國近年來在風暴潮災害風險評估方麵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並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已完成河北黃驊、唐山風暴潮災害危險圖和應急疏散圖,目前正在製作浙江溫州、台州等地風暴潮災害危險圖和應急疏散圖,其中對河北省沿海地帶一些重要區域的風險評估的空間最高分辨率已達到100米。

某一地方風暴潮災害風險的大小除與淹沒的危險性有關外,也與承災體的脆弱性有關。有人根據承災體的重要性等因素,把風暴潮災害承災體的脆弱性由大到小分成四級。

第四級:生命財產、重要機構、關鍵設施,如學校、醫院、政府機構、電廠、大壩、撤離道路等。

第三級:重要生產設施和居民基本生活物資,如港口碼頭、重要企業、加油站、養殖場等。

第二級:一般設施,如公路、橋梁、農田、鹽場等。

第一級:其他非重要用地,如次要公路、河流、灌溉渠道、開發用地等。

風暴潮預報的未來發展

一般認為,風暴潮預報的未來發展主要取決於風暴潮數值預報技術的進步。

風暴潮預報雖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還需要在風暴潮集合數值預報技術、風暴潮與近岸海浪一體化數值預報技術及風暴潮災害風險評估技術等方麵取得突破。

美國和英國已經在風暴潮集合數值預報方麵有了較大的進展,美國大氣海洋局於2007年5月開始試行台風風暴潮概率預報,英國氣象局於2007年5月開展溫帶風暴潮集合預報。

由於風暴潮和海浪本來就是一體的,共同致災,近岸耦合強,所以美國、英國、中國等國家正加緊風暴潮與近岸海浪一體化數值預報技術的研究和係統開發。

進入21世紀後,因服務目標不同,風暴潮的研究必將與其他學校交叉,因而風暴潮的研究也將形成相應的分支,趨於精細化。風暴潮與近岩浪的耦合技術,風暴潮漫灘數值預報技術、風暴潮集合數值技術,GIS、遙感與風暴潮風險評估模型集成技術,風暴潮災害長期預測技術,風暴潮災害風險評估技術,將成為未來風暴潮的研究方向。

今後各種測量技術能夠取得進步,風暴潮相關因子的測量將向更精確、完整、快速的方向發展,而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則是日新月異,這將大大推動風暴潮研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