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對風暴潮的防禦
沿海是各個海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近20年來,各國沿海經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人口和資產密度均急劇增長,因而遭受災害的損失也隨之加大,在一些地區災害已成為沿海經濟發展的製約因素之一,為此如何防範和減少災害的損失正為各國所重視。日本是經常遭受風暴潮襲擊和影響的國家之一,日本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防災減災工作極為重視,不僅加強有關這方麵的科學研究,還製訂了一係列應急措施。美英等一些國家,目前正以高科技裝備實現了預警係統的自動化、現代化,對風暴潮的監測、監視、通信、預警、服務等基本做到高速、實時、優質。美國不僅由所屬海洋站的船隻、浮標、衛星等自動化儀器實現對風暴潮的自動監測,還通過世界衛星通信係統定時進行傳輸,有效地提高了時效,整個預警過程的時間間隔不超過3小時。此外,美國在現行聯邦體製下,將處理自然災害的主要職責放在州政府一級上,為此州政府運用稅收和增加公益金等手段廣泛收集資金,以從事廣泛的災害管理和應急自救等活動。近幾年美國有些州遭到幾次大颶風風暴潮災的侵襲,州政府及有關部門都能掌握風暴潮的動向,在短時間內組織數十萬人有序轉移,大大減輕了災害的損失,並有效地實施災後工作。
我國對風暴潮的防範
我國對風暴潮災的防範工作,隨著事業的發展和客觀的需要,也日益得到重視和加強。風暴潮預報業務係統比較好地發布了特大風暴潮預報和警報,同時沿海省市有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也積極加強防範並製訂了一些有效的對策,如一些低窪港口和城市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結合曆來風暴潮侵襲資料,重新確定了警戒水位。位於黃河三角洲的勝利油田和東營市政府投入巨資,興建幾百千米的防潮海堤。隨著沿海經濟發展的需要,抗禦潮災已是實施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風暴潮災害的防範
防範風暴潮勢在必行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社會經濟和工業的發展,沿海各國越來越重視風暴潮的防範。因為大陸之間相隔的是海洋,人們要跨越海洋進行交流,這樣許多沿海地區就成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地區,因而遭受災害的損失也隨之加大,在一些地區風暴潮和海嘯等災害已經嚴重影響和製約了經濟發展。
日本和美國也經常受到風暴潮的襲擊。
日本政府很重視防災減災工作,不僅建設了良好的工程設施,還對全民進行防災教育,政府還製訂了一係列應急措施。
我國是風暴潮頻發的國家,因此對風暴潮災的防範工作也十分重視,在設備和技術方麵都得到了日益加強。目前在沿海地區建立的由海洋站、驗潮站組成的監測網絡共280多個,而且都配備了比較先進的儀器和計算機設備,並利用電話、無線電、電視和基層廣播網等傳媒手段,進行災害信息的傳輸,對特大風暴潮的預報和警報都起到了比較好的作用。與此同時,沿海城市相關政府部門對災害的防範也製訂了較為周密的應對措施。
我國遭受風暴潮災害的地區集中在東部沿海一帶,這一帶地區因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而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的黃金地帶。近年來,沿海地區的海洋事業正方興未艾,各省(市)都提出了以海興省(市)的宏偉目標。但由於海洋產業大都布局於濱海區,而且隨著養殖業、石油礦產業及沿海灘塗的開發,海洋經濟的迅速發展已與沿海地區台風風暴潮災日趨加重的事實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我國沿海幾個工業基地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閩江三角洲及汕頭、溫州、台灣海峽地區都是風暴潮災的重災區,所以防止和減少風暴潮災害已成為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風暴潮防範措施
國家在防災減災方麵的戰略已從過去的減輕災害損失調整為減輕災害風險。
從單純的減災調整為減災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總結為八個字“以防為主,關口前移”。風暴潮防災減災的措施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兩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