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風暴潮的防範(2)(3 / 3)

野外旅遊時,聽到風暴潮預警報後,能離開台風經過地區的要盡早離開,否則應儲足罐頭、餅幹等食物和飲用水及常用藥品,並購足蠟燭、收音機、手電筒等照明用品。在海邊和河口低窪地區旅遊時,應盡可能到遠離海岸的堅固賓館及台風庇護站躲避。

船舶在航行中遭遇風暴潮襲擊,應主動采取應急措施,及時與岸上有關部門聯係,弄清船隻與風暴潮的相對位置。還應盡快動員船員將船隻駛入避風港,封住船艙,如是帆船,要盡早放下船帆;如果你是開車旅遊,則應將車開到地下停車場或隱蔽處;如果你住在帳篷裏,則應收起帳篷,到堅固結實的房屋中避風;如果你已經在結實房屋裏,則應小心關好窗戶,在窗玻璃上用膠布貼成米字圖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防禦和減輕海洋災害的對策

我國沿海地區經濟迅速發展,人口高度集中,濱海地區在不斷投入巨資建設大泊位現代化港口、核電站、大型火電站、鋼鐵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等。在我國近海各海區分布大量的海上石油生產平台,海上的交通運輸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嚴重海洋災害的發生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意味著我國防禦和減輕海洋災害任務艱巨,時間緊迫,刻不容緩。必須具有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采取積極的措施和對策防禦和減輕海洋災害。

完善工程性措施。我國一些沿海地區地勢較低,但防潮的海堤和海塘的能力又十分脆弱,有的年久失修,有的標準不高。要有計劃地加固和修建防潮工程;對於在海上建造的油氣平台、海洋工程建築物以及船舶等,事先必須充分論證,保證設計參數合理,確保抗風、抗浪和防潮能力。同時,要進一步抓緊海洋汙染的治理工作。

完善全國海洋災害預警係統。這個係統應該主要包括海洋災害監測係統,海洋資料信息收集、傳輸和處理係統,以及海洋災害預警係統。通過這些係統,提高海洋災害的監測技術水平,及時監測海洋災害的發生、發展、移動和消亡。

迅速傳遞災害信息並加強預警工作,有效地指導防災和救災工作。

健全全國防禦海洋災害規劃方案和應急預案,主要包括防禦工程建設規劃、災前或災中人員物資轉移方案、救災指揮方案以及公眾宣傳方案等。

風暴潮災難中的自救

流體力學中的波動和自然災害中的波動,都與海嘯不相同。海嘯有自己獨特的一麵。雖然風暴潮和海嘯都會造成海水的劇烈運動,但是兩者卻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性質,決定了它們認識和減輕災害的方法也不一樣。

風暴潮災難比單純的台風和海嘯災難更加複雜,我們可以認為它是兩者的結合體。因此,在遭遇風暴潮時,自救方式應該結合台風和海嘯兩者的自救方式。

溫帶風暴潮主要在早春、晚秋及冬季發生,熱帶風暴潮則主要在7~12月發生,其中在8月、9月份發生的概率最大。遭遇風暴潮時,沿海附近可能遭受潮水襲擊的人員都應該迅速撤離港口、海堤,並盡量向高處轉移。這一點與海嘯來臨時的自救方法相同。

正在船上作業的人員,應該及時停止一切海上生產作業及活動,盡快往內陸轉移。海嘯來臨時,深海反而比沿海地帶更加安全,因此將船駛入深海能有效避免海嘯。但是風暴潮是由劇烈風暴引起的,因此會在海麵上形成巨浪,這些巨浪會對船隻形成巨大的威脅。因此棄船往內陸才是遭遇風暴潮時的自救方法。

在撤離過程中,應該保持彎腰的姿勢,盡量將身體縮成一團。同時應該穿緊身合體的衣服。有可能的話,利用繩索或帶子將衣服紮緊,這是為了減少受風麵積,避免被大風刮走。盡量保護好身體主要部位,如頭部。撤離時,應隨身攜帶淡水、食物等生存必需品。

風暴潮形成大規模洪水時,應盡量往高處躲避。被洪水卷入,應該尋找木板等漂浮物。在流速極快的洪水中,切忌奮力掙紮,應該盡量保持體力,等待水速減慢。

如果被潮水困住,但暫時不會危及生命,則應當盡量等待救援,並利用適當的方式增加被救援的概率,如打出求救信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