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紅塵世界中的人們,心中總是充滿了夢想和欲望,前程、功名、財富、地位、愛情、輝煌等,它們如遠在彼岸的時隱時現的朦朧樂園,寄托著我們人生的美好願望,吸引著我們作舟揚帆,奮力向前劃行。

然而現實常常與我們想象中的相差甚遠,生活中並不總是豔陽高照,人生中也不總是風光旖旎,陰影不時飄過,荊棘時有出現,人生之路布滿了泥濘坎坷,生活中不如意之處十有八九。在夢想的幻滅中和挫折的打擊下,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對人生產生了許多疑問,在燈紅酒綠的世界中放逐浮沉,漸漸迷失了自我,迷失了心智,迷失了本性,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對生活越來越感到難以掌控,對幸福和成功越來越感到迷茫。於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觀望,找不到人生的前行方向,體會不出生命的真正意義。

什麼才是真實的自我?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什麼才是真實的幸福?什麼才是真實的成功?如何才能發現真實的自我,走向真實的生活,擁有真實的幸福,獲得真實的成功?這一方麵,佛家和道家給我們做出了清晰的解答和有益的啟迪。

一位作家出名後,總是忙得昏天黑地。他感到生活很累,便去請教一位年長的禪師。

作家向禪師言道:“師父,我為何自從出名以後就覺得工作越來越忙,生活越來越累呢?”

禪師問:“你每天都在忙什麼呢?”

作家如實地回答道:“我一天到晚要交際應酬,要演講演說,要接受各種媒體的采訪,同時還要寫作。唉!師父,我活得太苦太累了。”

禪師突然打開衣櫃,對作家說道:“我這一輩子買了不少漂亮的衣服,你將這些漂亮的衣服都穿在身上,自然就能找到答案。”

作家說道:“師父,我穿著自己身上的這身衣服就足夠了。現在你要我將這些漂亮的衣服都穿在身上,我會感覺很沉重的,我肯定會極不舒服。”

禪師說道:“既然你懂這個道理,為何還要來問我。”

作家問道:“師父,我還是不明白您的意思,敬請您說明白一點兒,好嗎?”

禪師說道:“你不是已經知道你穿著自己身上的衣服已足夠了,再給你穿上更多的漂亮的衣服,你會感到很沉重,也會覺得很不舒服。你難道還不明白你是作家,不是外交家,也不是演說家,更不是政治家,為何要去扮演交際家、演說家、政治家的角色呢?為何要去做交際家、演說家、政治家應該做的事呢?這不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嗎?”

作家恍然大悟道:“每個人都隻能追求屬於自己的東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得到幸福和快樂,人生才會輕鬆愉快啊!”

很多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憊。究竟為什麼這麼累呢?因為在追求一些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在做一些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身外之物不可強求,身外之事不可強為,隻追求屬於自己的東西,隻做自己該做的事,如此,人生才會自在灑脫。

佛與道,在對於人的內在欲望和外在追求的剖析,在對人生的幸福標準、處世哲學、為人準則、生活信條、功名追求等方麵,都有著相似的見解,在許多方麵有著相通的地方。佛家重在養心,教導人們要從內心出發,修煉無我超脫的寬大心境,解除心中的無明我執,放下心中的萬般煩惱,看開外界的名利誘惑、成敗得失;道家重在養性,啟發世人從本性出發,修煉與世無爭、遺世獨立的自然本性,參透人生夢境,參透世俗功名利祿,遊心於物之初,逍遙於白雲之上。兩者都注重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業,如寥廓世界中兩座高聳的山峰,向世人展示其巍峨的雄姿和渾厚的思想,又如茫茫暗夜裏兩道耀眼的光束,直射人們迷惑悲苦的內心,照亮人們前行的漫漫人生之路。

本書從淡泊、立身、煩惱、隨緣、平常、包容、謙遜、信念、精進、學問、交友、生活等方麵,以清新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多角度、多層次地闡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點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機鋒給世人以深刻的啟示,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潤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療苦病的一劑良方。

佛陀也有煩惱痛苦,那是在自己成道之前,心中欲念叢生,思迷智障;開悟之後,心性澄清明淨,內心光明普照,欲望全無,煩惱痛苦自然煙消雲散。生活在紅塵中,若不想被世俗的誘惑所迷惑,不想讓自己的心靈被汙染,不想讓自己的身心疲憊勞頓,就要修煉佛家的“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超脫心境和道家的“遊心於紅塵之中,逍遙於白雲之上”的淡泊性情,給自己的心靈找個幹淨的地方休憩,放空妄念,放下煩惱,妄念不生,煩惱不來,人生時時都是菩提,人間處處都是道場。

讀佛,與偉大的佛陀交心,涵養我們荒蕪幹涸的心田。

悟道,和智慧的高士對話,滋養我們浮躁瘦削的本性。

佛養心,安頓內心,在紛繁的世界中尋覓真實的幸福。

道養性,回歸本性,在迷茫的世界中找到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