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精進,成敗,定力(2 / 3)

莊子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外在的境遇再困難,隻要經過努力,他還是可以走出一條成功的路來的。

一位名人說過:“不論擔子有多重,每個人都能支持到夜晚的來臨;不論工作多麼辛苦,每個人都能做完一天的工作,每個人都能很甜美、很有耐心、很可愛、很純潔地活到太陽下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確實如此,唯有流著眼淚吞咽麵包的人才能理解人生的真諦。因為苦難是孕育智慧的搖籃,它不僅能磨煉意誌,而且能淨化人的靈魂。如果沒有那些坎坷和挫折,人絕不會有這麼豐富的內心世界。苦難能毀掉弱者,同樣也能造就強者。

做一個生命的強者,就要在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希望,這樣我們最終會等到轉機來臨的那一天。

沏開自己心中的那壺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裏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老僧釋圓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

老僧釋圓靜靜地聽這位年輕人歎息和絮叨,什麼也不說,隻是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少頃,小和尚送來一壺溫水,釋圓老僧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裏,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麵前的茶幾上,微微一笑說:“施主,請用茶!”年輕人俯身看看杯子,隻見杯子裏微微地嫋出幾縷水汽,那些茶葉靜靜地浮著。年輕人不解地詢問釋圓:“貴寺怎麼用溫水衝茶?”釋圓微笑不語,隻是示意年輕人說:“施主,請用茶吧。”年輕人隻好端著杯子,輕輕呷了兩口。釋圓說:“請問施主,這茶可香?”年輕人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茶香也沒有呀。”釋圓笑笑說:“這是福建的名茶鐵觀音啊,怎麼會沒有茶香?”年輕人聽說是上乘的鐵觀音,又忙端起杯子喝兩口,再細細品味,還是放下杯子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老僧釋圓微微一笑,吩咐門外的小和尚:“再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少頃,小和尚便提來一壺吱吱吐著濃濃白汽的沸水,釋圓起身,又沏了一杯茶,年輕人俯身去看杯子裏的茶,隻見那些茶葉在杯子裏上上下下地沉浮,隨著茶葉的沉浮,一絲清香便從杯裏嫋嫋地逸出來。嗅著那清清的茶香,年輕人禁不住去端那杯子,釋圓忙微微一笑說:“施主稍候。”說著便提起水壺朝杯子裏又注了一縷沸水。年輕人見那些茶葉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厲害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地升騰出杯子,在禪房裏彌漫。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沁得滿屋津津生香。釋圓笑著問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什麼茶味迥異嗎?”年輕人思忖說:“一杯用溫水衝沏,一杯用沸水衝沏,用水不同吧。”

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就輕輕地浮在水之上,沒有沉浮,茶葉怎麼會散佚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衝沏的茶,衝沏了一次又一次,浮了又沉,沉了又浮,沉沉浮浮,茶葉就釋出了它春雨般的清幽,夏陽似的熾烈,秋風似的醇厚,冬霜似的清冽。世間芸芸眾生,又何嚐不是茶呢?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平平靜靜的生活,就像溫水沏的淡茶平靜地懸浮著,彌漫不出他們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櫛風沐雨、飽經滄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襲擊他們,他們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茶,在風風雨雨的歲月中沉沉浮浮,溢出了他們生命的一脈脈清香。”

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具有迎接挫折的心理準備。世界充滿了成功的機遇,也充滿了失敗的可能。所以要不斷提高自我應付挫折與幹擾的能力,調整自己,增強社會適應力,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若每次失敗之後都能有所“領悟”,把每一次失敗當作成功的前奏,那麼就能變消極為積極。

隻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一天,一個農民的驢子掉進了枯井裏。那可憐的驢子在井裏淒慘地叫了好幾個鍾頭,農民在井口急得團團轉,就是沒辦法把它救出來。最後,他斷然認定:驢子已經老了,這口枯井也該填起來了,不值得花太大的精力去救驢子。

農民把所有的鄰居都請來幫忙填井。大家抓起鐵鍬,開始往井裏填土。驢子很快就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起初,它隻是在井裏恐慌地大聲哀鳴。不一會兒,令大家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農民終於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讓他驚呆了。每一鏟砸到驢子背上的土,它都做了出人意料的處理:迅速地把土抖落下來,然後狠狠地用腳踩緊。就這樣,沒過多久,驢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縱身跳了上來,快步跑開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驚詫不已。

在現實世界,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像這頭驢子一樣,在一口注定要給他帶來苦難的井裏掙紮。有的人被埋葬了,實際上,機會就像那一鍬鍬的土,有人就抓住了它,經過一番努力,求得了新生,而大多數人卻在那裏等待死亡。

生命的戰場不是沒有同盟,隻是這些盟友隻能做我們精神上的“拉拉隊”,給你加油,讓你自信,而一切賽程卻還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不能完全依賴別人。許多從艱苦的環境中奮鬥出來的人,他們並不比我們擁有更多的天賦,而他們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完全是因為他們能夠戰勝自己、堅強獨立。即使我們最終沒能到達彼岸,但隻要我們努力了,用自己的力量征服痛苦,渡過難關,也能體會到一種快樂。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窗時,打開另一扇門

在《莊子》一書中,莊子用寓言故事向我們講述了很多與常人形態迥異的人,比如殘疾人、受過刑罰的人。從外表上看,他們甚至連生活都無法自理,過著貧窮的生活,但是這些人或者精力充沛、或者很有理想,總之都過得很快樂,堪稱異事。比如《人間世》中,莊子就講述了支離疏的故事。

這個名叫支離疏的人,下巴隱藏在肚臍下,雙肩高於頭頂,後腦下的發髻指向天空,五官的出口也都向上,兩條大腿和兩邊的胸肋並生在一起。他給人縫衣漿洗,足夠度日;又替人篩糠簸米,足可養活十口人。國君征兵時,支離疏捋袖揚臂在征兵人麵前走來走去;國君有大的差役,支離疏因身有殘疾而免除勞役;國君向殘疾人賑濟米粟,支離疏還領得三種糧食、十捆柴草。

最後莊子得出結論說,像支離疏那樣形體殘缺不全的人,還足以養活自己,終享天年,更何況我們這些形體完整的人呢?

莊子告訴我們,天無絕人之路,一個人的境況無論多麼困難,總是會有路走下去的。因此,人在貧困的處境當中隻要能抱著堅定的信念,努力上進,就能跨越貧困,走向成功。其關鍵還需要身處貧困的你,不要被貧困壓倒才行。

荊棘叢中下腳易,人生要耐得住磨煉

山裏有座寺廟,廟裏有尊銅鑄的大佛和一口大鍾。每天大鍾都要承受幾百次撞擊,發出哀鳴。而大佛每天都會坐在那裏,接受千千萬萬人的頂禮膜拜。

一天夜裏,大鍾向大佛提出抗議說:“你我都是銅鑄的,可是你卻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對你頂禮膜拜、獻花供果、燒香奉茶。但每當有人拜你之時,我就要挨打,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聽後微微一笑,安慰大鍾說:“大鍾啊,你也不必羨慕我,你可知道嗎?當初我被工匠製造時,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曆經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點落下的刀錘……千錘百煉才鑄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難,你不曾忍受,我走過難忍能忍的苦行,才坐在這裏,接受鮮花供養和人類的禮拜!而你,別人隻在你身上輕輕敲打一下,就忍受不了了!”大鍾聽後,若有所思。

忍受艱苦的雕琢和捶打之後,大佛才成其為大佛,鍾的那點捶打之苦又有什麼不堪忍受的呢?

事業失敗需要忍耐,感情受挫需要忍耐,人生磨難需要忍耐,經濟合作需要忍耐,人際關係需要忍耐,家庭生活需要忍耐。

所以,明代禪宗憨山大師就講:“荊棘叢中下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一個人學佛處處都是障礙,等於滿地荊棘,都是刺人的。普通人的看法,荊棘叢中下腳非常困難,但是一個決心修道的人,並不覺得太困難,充其量滿身被刺破而已!最難的是什麼呢?月明簾下轉身難。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進入這個茫茫苦海中來救世救人,那可是最難做到的。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忍耐能讓你超越平庸,讓你的尋常人生閃爍光彩。

曆經磨難,自然金剛不壞

星雲大師早年為了弘法也曾有段潦倒歲月,走投無路之際想去投靠他的同學。當他在風雨中走了十幾個小時到達山門時,已經是又饑又累。寺裏的同學聽說了星雲大師的情況後本想接濟,不料該寺的老法師卻以自身難保為由請他們另外設法。幸好星雲大師的同學懷慈悲之心,用自己的錢買了米煮了粥,為饑餓的星雲大師提供了救濟。一頓飯後,星雲大師再一次風雨兼程。這段經曆讓星雲大師對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因此日後他所建立的佛光山便有了不成文的規定,即每一餐都要多設兩桌流水席方便來者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