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精進,成敗,定力(1 /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西晉時期,司馬家族的統治極其腐敗,致使國力衰弱。北方匈奴乘機入侵,打敗了晉軍主力,攻陷了晉都洛陽,俘虜了晉湣帝。

匈奴對晉湣帝百般羞辱,最後殺了他。在匈奴的統治下,百姓的生活更是水深火熱。

這時,一位名叫祖逖的愛國誌士,發誓要收複失地,拯救苦難百姓。他與好友劉琨住在一起,每日淩晨雞鳴之時,兩人就起床練劍。無論酷暑嚴冬、刮風下雨,從不間斷。就這樣,他們練就了高強的武藝,磨礪了堅定的意誌。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了東晉政權,史稱晉元帝。東晉朝廷苟安於江南一隅,並沒有收複失地的意圖。祖逖為此十分焦慮,他專程趕到建康求見司馬睿,要求領兵北伐,收複中原。

司馬睿沒有辦法拒絕祖逖的要求,就任命祖逖為豫州刺史,卻不給他一兵一卒,隻撥給他一千人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要他自己招兵買馬,建立軍隊。

雖然得不到朝廷的全力支持,可祖逖並沒有放棄北伐的決心。他帶領幾百名誌願北伐的壯士,渡江北上。船到江心,祖逖敲著船槳,大聲地發誓:“北伐如不成功,我祖逖絕不再踏入這條大江。”隨行的人聽了祖逖的豪言壯語,一個個熱血沸騰。

過江以後,祖逖一邊召集人馬,打造兵器,一邊與敵人作戰。中原的老百姓給他們送來了糧草。軍民同心協力,浴血奮戰,祖逖很快就收複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

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人要想經曆風雨,而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學會自立,才能在遇到困難時不畏縮。但是要想戰勝困難,自立隻是第一步,還要學會自強,欲成事,先壯大自己的力量,練就一身真本領。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命運也會向他低頭。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才有回報

一天早上,一位隻有一隻手的乞丐來到一座寺院向徹悟方丈乞討,方丈毫不客氣地指著門前的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些磚頭搬到後院去,我就給你飯吃!”

乞丐很生氣地說:“我隻有一隻手,怎麼搬磚頭呢?不願給就不給,何必這麼捉弄人呢?”說完他怒氣衝衝地向寺外走去。

方丈什麼話也沒有說,用一隻手搬起一塊磚頭,說道:“這樣的事一隻手也能做得到,你為何不願去做呢?”

乞丐便不再爭辯什麼,就用他的一隻手依方丈的話搬起磚頭來。

他整整搬了一個上午,才把磚搬完。

最後,方丈遞給乞丐一些銀子,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謝謝你!”

方丈說:“不用謝我,這是你憑自己的勞動賺到的錢。”

乞丐說:“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說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過了不久,這座寺院又來了一位乞丐。方丈把他帶到後院,指著那堆磚頭對他說:“你把這堆磚頭搬到屋前,我就給你銀子。”但是這位雙手健全的乞丐卻鄙夷地朝方丈瞪了一眼,頭也不回地走開了。

弟子不解地問方丈:“上次你叫乞丐把磚頭從屋前搬到後院,這次你又叫乞丐把磚頭從屋後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磚頭放到後院,還是屋前?”

方丈微笑著對弟子說:“對我們來說,磚頭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後都一樣,可搬與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

若幹年以後,一位衣著體麵的人來到寺院拜望方丈。他氣度不凡,但美中不足的是,這個人隻有一隻左手,原來他就是用一隻手搬磚頭的那位乞丐。

自從方丈讓他搬磚以後,他明白了方丈的用意,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然後靠自己的手勞動,靠自己的頭腦思考,奮力拚搏,終於有所成就。而那位雙手健全的乞丐如今還依然在村落中行乞。

那個一隻手的乞丐,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他的價值所在,他認為自己是個殘疾人,已經失去了一個正常人的生活能力,從而自暴自棄,放棄了可以依靠自己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的可能。但是方丈的言行觸動了他,讓他有機會思考,有機會認識到他雖然少了一隻手,可並不妨礙他以勞動給自己創造生存下去的機會,而且可貴的是他勇敢地去做了,所以他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與之相反的是另一個雙手健全的乞丐,他很直接地放棄了給自己一個發現自我價值的機會,絲毫也不理會方丈的一番良苦用心,所以就注定這個人不可能走向成功。因為他不知道思索也不願意去嚐試,殊不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什麼種子就產出什麼果實。

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雲飛

善靜和尚二十七歲時候,棄官出家,他去樂普山投奔元安禪師,禪師令善靜管理寺院的菜園,在勞動的過程中修行。

有一天,寺內一位僧人認為自己已經修業成功,可以下山雲遊了,於是就到元安禪師那裏向他辭行。當然,下山是要得到禪師的批準的。

元安禪師聽了僧人請求,笑著對他說:“四麵都是山,你往何處去?”

僧人無法想出其中蘊含的禪理,隻好轉身回去。

僧人無意走進了寺院的菜園子。

善靜正在鋤草,看見僧人愁眉苦臉的樣子就驚訝地問:“師兄為何苦惱?”

僧人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善靜馬上想到“四麵的山”就是暗指“重重困難”、“層層障礙”。元安禪師實際上是想考考僧人的信念和決心。可惜,僧人參透不了師父的旨意,於是善靜笑著對僧人說:“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雲飛。”意思是:隻要有決心,有毅力,任何高山都無法阻擋。

僧人於是就來到元安禪師那裏,對禪師說:“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雲飛。”

僧人以為師父一定會喜笑顏開地誇獎他,然後準他下山,誰知元安禪師聽後,先是一怔,繼而眉頭一皺,兩眼直視僧人道:“這肯定不是你的答案!是誰幫助你的?”

僧人見師父已經察覺,於是隻好把善靜和尚的名字說了出來。

元安禪師對僧人說:“管理菜園的僧人善靜和尚,將來一定有一番作為的!多學著點吧,他都沒有提出下山,你還要下山嗎?”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世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隻要下定決心,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關鍵在於你的心胸有多麼寬廣!

隻要我們的心是自由自在的,沒有什麼能捆縛住我們。讓我們的心靈隨時保持自由,鬆開自己紮緊的繩子,那麼我們就能飛越一切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關鍵是你的心中有沒有那種吹拂野雲的風。

佛祖不會賜你一雙奮飛的翅膀

草地上有一隻蛹,被一個小孩發現並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裏麵的蝴蝶掙紮了好長一段時間,身體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掙紮的樣子很不忍。於是,他拿起剪刀把蛹的洞口剪大。這樣一來,裏麵的幼蟲不必費多大的力氣,輕易就從那個牢籠裏鑽了出來。但是,所有因得到救助而見到天日的幼蟲都不能成為真正的蝴蝶——它們無論如何也飛不起來,隻能拖著喪失了飛翔功能的雙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來,那“鬼門關”般的狹小洞穴恰是幫助幼蟲兩翼成長的關鍵所在,由於這隻蝴蝶沒有經過破蛹前必須經曆的痛苦掙紮,以致出殼後身軀臃腫,翅膀幹癟,不僅不能飛,而且不久後便死去了。

即使是佛祖,也不能施舍給他人一雙奮飛的翅膀,因為這雙“翅膀”隻能是自己曆盡磨難之後才會變得堅實、成熟,帶著人們飛向未來的天空。

人生也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能夠幫助你,隻有你自己;沒有人能夠拯救你,隻有你自己;沒有人能夠改變你,隻有你自己。如果我們能正視自己,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認清自己與他人的差距,而不是悲觀失望、怨天尤人、自我沉淪,我們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世間的路都是走出來的

在《德充符》裏麵,莊子向我們講了一個被砍了一隻腳,卻很成功的一個人。

魯國有個被砍掉一隻腳的人,名叫王駘,可是跟從他學習的人卻跟孔子的門徒一樣多。孔子的學生常季向孔子問道:“王駘是個被砍去了一隻腳的人,跟從他學習的人在魯國卻和先生的弟子相當。他站著不能給人教誨,坐著不能議論大事;弟子們卻空懷而來,學滿而歸。難道確有不用言表的教導,身殘體穢者的內心世界也能達到成熟的境界嗎?這又是什麼樣的人呢?”孔子回答說:“王駘先生是一位聖人,我的學識和品行都落後於他,隻是還沒有前去請教他罷了。我將把他當作老師,何況學識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魯國,我將引領天下的人跟從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