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正念,正思,正道(1 / 3)

人生並不如夢

弟子們和禪師一起在田裏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總是歪歪扭扭,而禪師卻插得整整齊齊,猶如用尺子量過一樣。

弟子們疑惑地問禪師:“師父,你是怎麼把禾苗插得那麼直的?”

禪師笑著說:“這其實很簡單!你們插秧的時候,眼睛要盯著一個東西,這樣就能插直了!”

弟子們於是卷起褲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可是這次插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彎曲的弧形。

禪師問弟子:“你們是否盯住了一樣東西?”“是呀,我們盯住了那邊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個大目標啊!”弟子們答道。

禪師笑道:“水牛邊吃草邊走,而你們插秧時也跟著水牛移動,怎麼能插直呢?”

弟子們恍然大悟,這次,他們選定了遠處的一棵大樹,果然秧都插得很直。

不要隻看著腳下,而應該給自己製定一個固定的目標。隻有朝著確定的目標前進,才能少走彎路,獲得最後的成功。

詩仙李白雲:“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相反,積極地麵對人生,不管到了哪樣地步,若能毫不猶豫朝人生的標杆直跑,你就會發現人生並不如夢,而是實實在在的有意義的。

點亮心中的信仰之燈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有一個乞丐來找榮西禪師,哭訴道:“禪師,我的妻兒已多日粒米未進。我想盡我的一切努力給他們溫飽,可是始終無法辦到。連日來的霜雪使我舊病複發,我現在實在是精疲力竭了,如果再這樣下去,我妻兒都會餓死。禪師,請您幫幫我們吧!”

榮西禪師聽後頗為同情,但是身邊既無錢財,又無食物,如何幫他呢?不得已,隻好拿出準備裝飾佛像的金箔說道:“把這些金箔拿去換錢應急吧!”

聽到榮西禪師的這個決定,弟子們都很驚訝,紛紛表示抗議:“老師!那些金箔是準備裝飾佛像用的,您怎麼能輕易送給別人?”

榮西禪師非常平和地對弟子說:“也許你們無法理解,可是我實在是為尊敬佛陀才這樣做的。”

弟子們一時無法領悟老師的深意,憤憤地說道:“老師!您說是為了尊敬佛陀才這麼做的,那麼我們將佛陀聖像變賣以後用來布施,這種不重信仰的行為也是尊敬佛陀嗎?”

榮西禪師不再辯解,隻是說:“我重視信仰,我尊敬佛陀,即使下地獄,我也要為佛陀這麼做!”弟子們仍然不服,還是嘀咕個沒完。

榮西禪師於是大聲斥責道:“佛陀修道,割肉喂鷹、舍身飼虎,在所不惜,佛陀是怎麼對待眾生的?你們真的了解佛陀嗎?”

迷茫的人生需要信仰的天光,真正的信仰是堅定不移的,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外界條件而改變。信仰是你生命的主心骨和頂梁柱。

真正的信仰應該存在於具體的事情之中,甚至存在於一件極普通、極平常的小事之中,比如雪中送炭。真正慈善的人,不會拘泥於禮節和形式,他們會將自己的善念化為一汪清泉,讓其流進所有幹渴的心靈。

人生需要真正的信仰,擁有了真正的信仰,看清了信仰之燈,就會處變不驚,穩操航向;寵辱看淡,就會獲得一份灑脫的心情。這份灑脫自在就是你精神的家園和心靈的故鄉了。在你人生的暗夜,你仰望到那座燈塔了嗎?

泥裏匍匐怎及一飛衝天

班超是我國西漢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和外交家,他從小勤奮好學,胸懷大誌。然而,他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大家,他青年時期的工作不過是給官府抄文件和給私人抄書籍。

當時,北方的匈奴時常侵犯漢朝邊境,班超特別憤慨;同時,他又看到西域各國與漢朝的交往已斷絕了五十多年,心中非常憂慮。班超抄了一段時間的書之後,整日處在苦悶之中,他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應該是這樣的,他決定投筆從戎,去幹一番大事業。

班超投筆從戎之後,隨大將軍竇固出兵攻打匈奴。由於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足智多謀,最終威震西域各國,重新打通了絲綢之路,成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外交家,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班超投筆從戎,建下千秋功業,正在於他把自己的境界提升到為國立功的高度。如果他僅滿足於抄抄字,安穩度日,能有那樣的成就嗎?

《莊子·逍遙遊》中對境界的大小做了這樣一段論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這就是境界大小的差別,境界小者絕對不能體會到境界大者的生命境界。一個人若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就隻能滿足於在泥地上匍匐,終生碌碌無為。

找到適合你心中盤子的魚

有一次,虛有禪師在河邊行走。此時,有幾個人正在岸邊垂釣,旁邊幾名遊客在欣賞海景。隻見一位垂釣者竿子一揚,釣上了一條大魚,足有三尺長。魚落在岸上後,仍騰跳不止。可是垂釣者卻用腳踩著大魚,解下魚嘴內的釣鉤,順手將魚丟進海裏。

圍觀的人一陣驚呼:這麼大的魚還不能令他滿意,可見垂釣者雄心之大。

就在眾人屏息以待之際,釣者魚竿又是一揚,這次釣上的是一條兩尺長的魚,釣者仍是不看一眼,順手扔進海裏。

第三次,釣者的魚竿再次揚起,隻見釣線末端鉤著一條不到一尺長的小魚。圍觀眾人以為這條魚也肯定會被放回,不料垂釣者卻將魚解下,小心地放進自己的魚簍中。

遊客百思不得其解,就問釣者為何舍大而取小?

沒想到釣者回答:“哦,因為我家最大的盤子隻不過有一尺長,太大的魚就算釣回去,盤子也裝不下。”

禪師感歎說:“人生的道路上,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非常重要。否則,將永遠會掙紮於不滿的情緒之中。”

用世俗的眼光看,垂釣者的做法很愚蠢,但實際上卻體現了一條重要的生活禪理:確定了目標,不為利所誘惑,才是真正的釣手啊!

然而,確立目標固然重要,但是在向目標邁進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阻礙,因此,如何克服這種種障礙是達到目標的重要一環,在這一艱難的過程中,隻有自信才能達到目標。

相信這個合適的目標一定為自己預備,隻要你安下心來,一定有那條適合你心中盤子的魚。

修佛要用心專一,人生要有目標

尚書前去拜見景岑禪師,一番問候之後,尚書開口問道:“本性是什麼?”

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

景岑禪師不禁想到這樣一件事:有一天傍晚,他看到一個孕婦背著一隻竹籮走過,她衣著破舊,腳上落滿土垢,竹籮好像很重,壓得她直不起腰來。她左手牽著一個小女孩,右臂攬抱著一個更小的孩子,急忙地趕路。

景岑禪師本以為這樣沉重的生活一定會讓她不堪重負的,可是她的臉上明明寫著像明月一樣溫婉的笑容。

她隻是一個普通的女人,為了生活辛苦奔勞,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尋求的是什麼,所以她不但沒有覺得勞苦,反而感到十分快樂。

想到這裏,景岑禪師終於明白了什麼是本性。看著眼前的尚書,禪師開口叫喚:“尚書!”

尚書雙手一揖:“是!”

景岑禪師搖搖頭說道:“回答我的隻是一個軀殼,而不是一個清明的生命。”

尚書低頭想了想,眼中雲霧迷茫:“隻有軀殼有口舌,才能回答你的話呀!清明的生命哪裏來的口舌?”

景岑禪師點點頭:“是否回答都沒有關係,關鍵是要自己覺悟。要明白自己的目標,不要弄錯了人生的意義。弄錯了生活方式,隻能徒然使自己成為生命的奴隸!”

人若是知道自己生命的意義,即使是再多的苦難,也能夠承受;不知道自己本性的人,隻不過是行屍走肉而已!

隻要你的目標是明確的,那麼眼下的一點困難、阻力都不能構成成功的威脅。你隻有自己相信自己,朝著你的目標奔去,周圍的障礙就會讓道。

一心垂釣,怎能沒有大魚

在《莊子·達生》篇中,有一篇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故事這樣說:

孔子到楚國去的時候,一天,他和弟子們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容易。

孔子說:“先生的手藝真是巧啊!有什麼門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