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需要傾聽,父母的傾聽,培養了他的幽默感。一個有幽默的男人,走上社會會處處受到歡迎。塑造有幽默感的男人,首先必須培養一批忠實的聽眾,而他的第一個聽眾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要善於傾聽,要有傾聽的耐心,有傾聽的激情,更要懂得傾聽的藝術。
女孩子更需要傾聽,父母的傾聽,會使女孩子成為有素養的女性。如果父母發現自己已經是一位非常好的聽者時,便是父母成為高明的說話者之時,也就成為了女兒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這時,為人父母者就再也不會陷在與女兒無法交流的困苦中了。
你的孩子總會長大,當有一天,他們像山一樣站在你的麵前,而我們卻在一天天變老。這時,他仍然會習慣地俯下身來,像小時候你對他那樣,聽你說話,跟你談心。可想而知,此時年邁的你,會從內心裏感到做父母的欣慰和滿足。
父母的傾聽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合格的父母都非常注重傾聽帶給孩子的影響,會使孩子從小學會以平等與尊重的心態與人建立聯係,有利於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愛說話,或說話緊張,或者聽別人講話時漫不經心,你就應該意識到,自己一定是犯了“不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的毛病。這時,你必須馬上對自己的態度進行調整,不然,你會後悔終身。
『教子導引』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切誤會、猜疑和隔閡,都出於“不了解”。麵對你的孩子,你是不是真正了解他內心的需要?你能不能給予他最貼心適當的幫助和教育?
善於傾聽的父母,則易於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傾聽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隻有能專心地傾聽孩子講話的人,才能平等地對待一切人。那麼,應該如何傾聽孩子說話呢?
1.做出傾聽的姿勢
有一項非常有趣的研究,這項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人在表達內心的心意時,所用措詞不管多好聽,最多也隻能傳達7%的心意,表達時的語調能傳達38%的心意,而當時的表情和姿態卻能夠傳達55%的心意。根據這個研究結果可以得知,一個人專注的傾聽表情和姿態在傳達心意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父母在傾聽孩子談話的時候,一定要善於運用肢體語言和眼神來鼓勵孩子,要做出認真傾聽的表情和姿態,傾聽時要保持注意力,隨時注意他談話的重點。
首先,父母要注意一定要與孩子平視,不可居高臨下。其次,身體要稍稍向前傾,這是表示有興趣的姿勢。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聽孩子說話時,總會刻意製造一些“牆壁”。比如:用手捂著嘴巴,抱著胳膊,或雙手不由自主地翻看著書。
殊不知,父母的這些舉動,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暗示。表明父母對他們的談話根本不在意,或者不感興趣。時間一長,孩子訴說的欲望就會越來越小,往往當我們發覺自己和孩子之間缺乏交流時,已經為時已晚,孩子的心門已經向我們關閉了,再想重新打開就會費很多的力氣。
2.父母要有聽的興趣
不僅孩子,就連大人也害怕在講話中聽到對方說:“我早就知道了。”我們不能這樣對待同齡人,當然也不能這樣對待孩子,這樣對孩子,就缺少尊重。
父母都很熟悉這種場景:孩子放學回家,看到母親正在廚房做飯,他興高采烈地對母親說:“媽媽,告訴你一件事情……”孩子的話還沒說完,母親就皺著眉頭問道:“作業做完了嗎?”孩子剛剛進門,作業肯定還沒有做。於是,母親就大發雷霆:“還不快去做作業,什麼話等做完作業再說!”孩子隻能沮喪地回房間去做作業。
當孩子做完作業時,顯然已經沒有了與父母溝通的欲望,而父母們早已把孩子剛才“有話要說”這件事忘得一幹二淨了,這個寶貴的溝通機會就這樣消失了。
其實,我們關心孩子,不應隻是關心他的冷暖、吃住,還要關心他感興趣的事,關心他的心靈成長。對孩子關心的話題產生了興趣,你同孩子談話的興趣便也具備了。在生活中常常見到,孩子才說兩句,大人就不耐煩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別煩我!”“該幹嗎幹嗎去吧,誰有工夫聽你神侃!”其實,這樣做無異於給親子間的溝通增加了一道屏障。
父母不僅要學會傾聽孩子談話,特別是在孩子興致正濃的時候,要用眼、手或簡短的語言來加以反饋。這樣,孩子就會因為你的注意而變得積極起來。長此以往,他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到重視而有價值的人,從而有利於培養孩子自我肯定、自我認同的人格特質。
3. 不要讓怒氣堵住自己的耳朵
隻要是人都會犯錯,這是人之常情,孩子也不能免俗。可是,當孩子犯錯時,大部分父母都會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斷,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評價和責備。當孩子據理力爭為自己辯解的時候,父母就會氣上加氣,心想:“犯了錯還想狡辯,真是不可救藥。”於是,對孩子一聲斷喝:“住口,不用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