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箴言』
父母應該帶領孩子勤鍛煉,因為,健康的身心是每個人發展的根本,擁有健康的身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孩子應該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因為這是一個人生存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幸福人生的有力保障。
給孩子傳授理財之道
『教育名言』
每一個以億為單位的數字背後,除了艱辛的創業史外,還有自成體係的理財方式。其實世界上沒有傳奇,隻有不為傳奇而努力;其實賺一億並不難,難的是讓理財方式適合自己。
——(愛爾蘭)蕭伯納
『經典事例』
有一個叫王新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大型公司的領導,收入頗高,所以王新手上也就不缺錢花。從王新很小的時候,父母在金錢方麵對他是有求必應。每次全家一起上街,王新喜歡什麼就讓父母買什麼,不管是好玩的還是好吃的,都是一路綠燈買下來。那王新的父母是怎麼想的呢?其實,他們有著與絕大多數中國父母一樣的想法,那就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很快,王新上學了,但王新的父母每天都特別忙而顧不上他。他們經常給王新錢讓他自己在外麵吃飯。結果,父母給他的錢本來是吃飯的,可他卻用來買了大堆零食和玩具,並且帶到學校去招搖過市。慢慢地,同學們都很羨慕他,而他也講“義氣”,一高興就請同學吃零食,讓同學玩玩具。後來,以至於同學們都叫他“大款”、“老板”甚至是“大哥”。
去年春節,王新收了3000多元的壓歲錢。他沒用幾天就花了一半。後來,父母發覺了王新的揮霍無度,便把他手中剩下的錢都沒收,開始控製他的零花錢。果然,王新的零花錢從每月四、五百元一下子降到了一百元左右。父母也比較高興,以為他真的懂事了。可是,習慣大手大腳花錢的王新想起了歪主意,他開始到學校附近的小賣店佘東西,然後記賬。於是,他又恢複了吃喝玩樂不學習的日子。
為了還小賣店的錢,王新學會了跟父母撒謊。他不斷編造補課、買學習用品、同學聚會等謊言向父母要錢。當他有了錢就去揮霍。後來,王新學會了曠課,在網吧裏瘋狂地玩遊戲。王新還認識了幾個社會上的“哥們兒”。他開始跟那幾個“哥們兒”一起盜竊,後來竟然攔路搶劫。最終,王新被公安機關抓獲,處以勞動教養。直到此時,王新的父母才如夢方醒,他們非常後悔。王新的母親說:“如果當時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理財教育,孩子也不至於走上了邪路啊!我們真是失誤啊!”
『教育感悟』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當然,富裕的生活本身不會對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父母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理財能力培養,孩子不具備正確的財富觀的話,他就很容易因為金錢走上歧途。到那時,金錢就會成為影響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有關調查表明,在所有未成年人的犯罪中,因搶劫、盜竊等與“錢”有關罪行而鋃鐺入獄的占全部未成年犯罪的70%以上。這些未成年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受過良好的理財教育,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所以,有人呼籲:“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孩子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很重要,但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理財能力培養同樣很重要,這些都應該是現代社會少年兒童成長的必修課程。”理財不僅是一種財產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還關係到一個人的人格、品德和誠信。
美國人就特別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在美國,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從3歲開始,理財教育被稱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美國父母不是一味將孩子關在童話世界裏,而是從教孩子認識鈔票的麵值開始,給孩子傳授“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觀念。
在英國,政府在小學就開始設置理財教育課,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開設不同程度的理財教育內容,以此教會孩子從小就正確地對待金錢和使用金錢,並學會初步的理財知識和能力。日本也已開始在學校製定理財教育計劃,甚至把理財教育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
理財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生存能力。父母必須教育孩子端正對金錢的態度,不能讓孩子成為金錢的奴隸,而是要讓金錢為人們服務。另外,如果要讓債主、警方甚至騙子來替我們對孩子進行這項教育的話,那我們恐怕就會為此付出一定代價了。
正因為如此,著名理財教育專家羅伯特·T·清崎說:“今天我們的教育體製已不能跟上全球變革和技術創新的步伐。我們不僅要教育年輕人在學術上的能力,也要教育他們理財的能力。這不僅是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須具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