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箴言』
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可以讓孩子對於金錢有正確的認知,既不會為了虛榮揮霍金錢,也不會過分地吝惜金錢;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就等於給了孩子一個理智的財富觀念,就能讓孩子從容自在地麵對今天及未來的生活。
教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教育名言』
一滴水隻有放進大海裏才永遠不會幹涸,一個人隻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中國)雷鋒
『經典事例』
馬克思與恩格斯是一對偉大的革命戰友,也是偉大的合作夥伴。馬克思對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說自己總是踏著恩格斯的腳印走;而恩格斯總是認為馬克思的才能要超過自己,他說,在他們的共同事業中,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資本論》這部經典著作的寫作及出版,就是他們合作的結晶。
1848年大革命失敗後,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徹斯特營業所,從事商務活動。恩格斯並不喜歡從商,然而,當他想到:被迫流亡英國倫敦的馬克思一家經常以麵包和土豆充饑,過著貧困的生活時,他就拋開棄商念頭,咬緊牙關,堅持下去,並取得了成功。
於是,每個月,有時甚至是每個星期,都有一張張一英鎊、二英鎊、五英鎊或是十英鎊的彙票從曼徹斯特寄往倫敦。從馬克思來說,也正是為了對剛剛興起的科學社會主義進行有效的指導,為了揭露資本主義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這種幫助。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對親密無間的朋友,他們所有的一切,無論是金錢或是學問,都是不分彼此的。雖然他們分開了20年,但他們在思想上的合作並沒有終止。他們每天要通信,談論政治和科學問題。有一段時間,馬克思把閱讀恩格斯的來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著信自言自語,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談似的。“嗯,不對,反正情況不是這樣……”“在這一點上你對了!”馬克思一邊說,一邊卻流出了高興的眼淚。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樣地相互尊重,在他們看來,任何人對他們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評都不及他們彼此交換意見那樣意義重大。於是,一有機會,恩格斯便擺脫商務,跑回倫敦與馬克思一起探討問題,交換看法。
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來臨了。1867年8月16日淩晨兩點,馬克思向他的戰友報告說,《資本論》第一卷所有的校對工作,都已結束。他興奮極了,寫信對恩格斯說:“這一卷能夠完成,隻是得力於你!如果沒有你為我而作的犧牲,這樣三大卷的大部頭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擁抱你,感激至極!”
1867年9月14日,兩位巨人友誼和合作的結晶——《資本論》終於在德國漢堡出版,成為整個國際工人運動中具有偉大意義的大事。
『教育感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而“學會共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學會合作的問題。所以,要培養孩子在人際活動中能與人共處和合作,這是當前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合作”兩個字對孩子來說並不陌生。但是,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合作意識還很淡漠,當別的孩子有困難時,他可能並不會走上前去幫助一下;還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就會與周圍的小夥伴們鬧翻……
著名心理分析家阿德勒認為: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之道,他必定會走向孤僻之途,並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他一生的發展。可見,對孩子來說,學會合作是多麼重要!
美國哈佛大學就業指導小組,對幾千名被解雇的男女雇員進行了綜合調查,結果發現:在這些雇員中因人際關係不好被解雇的要比因不稱職而解雇的人高出兩倍多。要知道在這些公司,被招聘進去的都是高智商的人才,他們的學識和專業知識都超過普通人,但是他們中為什麼有的人會做出特別巨大的成績,而有些人卻默默無聞,甚至是被解雇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後者缺乏合作的精神。所以,一個人有沒有合作精神,將直接導致未來事業的失敗。
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隻靠個人的努力、單打獨鬥而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微軟公司前全球副總裁李開複說:“必須時刻警惕合作中的不和諧因素的出現,要悉心學習團隊合作的原則和技巧,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融入以合作共贏為主題的現代社會。”
當今的社會充滿了競爭,就更需要合作,合作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善於合作是今天及未來社會所需人才重要的條件之一。不善於合作,孩子不可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更無法立足社會,無法生存發展。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合作,讓他早日受益,一旦學會合作,他就會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順利,同時,也為未來事業的成功打下基礎,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離不開與別人的合作。在孩子未來生活中、事業上都需要合作,各種各樣的合作。所以,父母要讓孩子不管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永遠都要記住“合作”,因為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