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為孩子創造美好明天(2)(3 / 3)

『教子導引』

合作是一個人、一個群體早日邁向成功的重要途徑。父母的任務就是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讓孩子能夠在未來的生活、學習和事業中施展自己的合作本領,助其早日走上成功的大道。那麼,到底應該怎樣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呢?

1.讓孩子懂得集體的力量才強大

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同舟共濟海讓路,號子一喊浪靠邊……這正是強調集體的力量,隻有萬眾一心,朝著一個共同目標邁進,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集體的力量永遠勝於個人的力量。試想,如果沒有數以萬計的人一起參與到北京奧運會中來,僅憑幾個人的力量能辦好這麼成功出色、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嗎?當然不能,這就是集體的力量的偉大。在一個集體中,隻有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才能辦好事情。孩子明白了這樣的道理,就會融入集體,融入團隊,就自然而然地與他人合作。

在酷熱的一個夏日,南美洲一個山坡上的草叢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無數螞蟻被大火燒得不得不節節後退,火的包圍圈越來越小,漸漸地,螞蟻似乎無路可走了。然而,就在這時,出人意料的一幕發生了:無數螞蟻迅速聚攏起來,緊緊地抱成一團,很快就滾成了一個黑乎乎的大蟻球,蟻球滾動著衝向了火海。盡管蟻球很快就被燒成了火球,在劈裏啪啦的聲響中,一些居於火球外圍的螞蟻被燒死了,但是,火球內部更多的螞蟻卻絕處逢生。

螞蟻雖小,勢單力薄。雖然螞蟻離開了群體什麼都做不成,但許多螞蟻團結在一起,把微弱的力量彙合起來,就能排山倒海,戰勝一切,這就是集體的力量!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所說:“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隻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

要讓孩子明白: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集體單獨生活,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集體的關心和愛護,從集體中獲取勇氣和力量。但是,這一切從何而來?這一切來自每個人的相互合作。隻有每個人都熱愛集體,關心集體,共同維護集體的利益和榮譽,集體才會更有力量。

2.鼓勵孩子參加遊戲活動

讓孩子參加遊戲活動也是培養孩子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因為在遊戲中孩子可以學會逐步擺脫“自我中心”。

某電視台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遊戲:主持人讓一群孩子分成紅黃兩隊,讓兩隊的孩子把兩隻腳分別係在兩條長條板上,然後兩隊向既定目標出發,看哪隊先跑到終點。比賽開始,場麵滑稽、可愛、熱鬧非凡,經過一番東倒西歪、七手八腳的忙亂折騰後,紅隊小朋友逐漸調整了步調,“一二、一二”地喊著號子很快到達了終點。而黃隊小朋友卻個個汗流頰背,還在艱難地躑躅……好像還讓人看不到到達終點的跡象。

這是一個活潑、有趣的遊戲活動,這個遊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通過在向終點邁進的過程中,體會到其中關鍵的力量就是勁往一處使、步向一處邁。孩子就會在遊戲的過程中摸索出了致勝的法寶——團隊合作。他們就會體會到,哪個小組善於合作,就能首先邁向成功。一旦小組中有一個孩子自以為是,不顧別人,則全組會必輸無疑。所以,每個成員都會想方設法與其他人去合作。孩子的合作能力就在遊戲中培養出來了。

另外,父母也可邀請一些孩子到自己家裏來玩,並帶他們一起做一些需要集體協作的活動,如共同搭積木、拚圖等。在這些活動中,必須製定一項規則,即不可相互責備。孩子與同伴在活動中意見不統一時或玩得不愉快時,父母應及時引導孩子相互商量用什麼方法可以使大家都玩得愉快,如“剪子、包袱、錘”、依次輪流等方法,協調關係,確定共同目標,使活動順利進行。

要讓孩子學會相互配合,慢慢地就可以使他們懂得如何合作才能把活動做好。在合作活動的過程中,孩子也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就會變得喜歡與別人合作。

3.激發孩子的合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應讓孩子感受到合作的樂趣。比如,如果孩子喜歡偵探故事,就讓他讀讀偵探福爾摩斯的故事,然後,讓孩子想一下,為什麼福爾摩斯破案會這樣神速呢?孩子就會明白,原來是福爾摩斯與華生配合的原因。這樣,孩子就會發現合作的興趣。

如果孩子喜歡唱歌,就讓他注意一首歌曲一般有幾個人完成。他就會明白,原來一首歌竟然需要詞作者、曲作者還有演唱者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啊!如果隻有曲作者而沒有詞作者,或沒有演唱者,那麼這一首歌就是不完整的。這樣,也會激發孩子的合作興趣。

孩子之間的彼此合作不但可以事半功倍,還可以讓友誼地久天長。其實,做好了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己快樂。與別人合作快樂了自己,也快樂了他人,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