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中之城,城不傾(3 / 3)

那樣的日子被時光偷走了,還沒來得及跟我們道一聲不舍。

顧城的夢想王國坍塌了,所以我們又剩下孤身幾個。

朦朧詩,聽上去都會覺得像是在夢中。隻可惜好夢太短,人世太長。

當顧城離開我們已經整整20年時,我們隻想用筆以表思念。

提起顧城的詩歌,人們總會習慣性地聯想摹畫出顧城心中構建的童話世界。

顧城,他像是一朵幽蘭的小花。你看不到他聲嘶力竭,看不到他錐心泣血。他總是戴著那頂高高聳上去的牧羊人帽子,在一個角落裏安安靜靜地寫給你聽。“我是一個悲哀的孩子,始終沒有長大。”他是人類孩童的縮影,你會看得到柔軟無比的脆弱,你也漸漸明白了他的純粹和帶著美好的無盡憂傷。

故我們說就算顧城沒有魂斷激流島,就算其他所有的詩人依然堅持信仰而沒有變節,我們自己的生活是每日為了口糧而低首斂眉,還是仰天大笑、豪情萬丈,都由我們自己親手寫成、親自決定。

別人的骨氣不會傳遞給你,自己的懦弱也不能怪責他人。所以,顧城是我們的童心,但卻不是我們雙腳堅定地站在這個大地上的唯一力量!

也許當我們能成為一個心腸柔軟而本領過硬的健全完整的人時,我們才有資格去領受詩人帶給我們的感動。

就像當年在漓江詩會上,顧城曾經發言時說過的那樣一段話。“偉大的詩人都不是現存功利的獲取者,他們在生活中一敗塗地,而他們的聲音、他們展示的生命世界,則與人類共存。”

顧城說的是對的,詩人不是現世的詩人,他們的靈魂或者生在遠古,帶給我們難能可貴的質樸;或者他們的靈魂生在後世,讓我們有意願去了解未來。

作為一個風格氣質獨特的詩人,顧城有非常多的詩作值得我們去多次閱讀。他從一開始寫詩就奠定的童話風格,使得我們一直到今天都願意用這樣一個不屬於成人世界的稱謂來呼喚他。他寫現代的朦朧詩,還寫古體詩。後來,他在研究古代的老莊哲學和禪宗的時候,還寫了很多哲思文章。如此看來,我們把顧城簡簡單單地歸為一個朦朧詩人,其實是不太恰當,甚至是有失偏頗。所以,當時間一點點把人們的熱情削減掉,還原出一個本真的顧城的時候,我們應該用一種更加全麵和理智的眼光,去重新審視我們曾經隻歸於詩人的顧城。

看到他除了童稚之外的其他方麵,他的哲思文章同樣非常出色,特別是那篇被很多人知道並讚賞的分析薛寶釵的文章。如果我們能從多角度了解顧城的文學成就後再對這個人做出評價,我想那一定會深厚和客觀許多。

而顧城這個人恰恰就和他的作品一樣,同樣地複雜而深邃。他的性格好似汪洋大海,表麵上看似風平浪靜毫無波瀾,但內心深處卻是深藏在海平麵之下的波濤,在旁人看來,顧城是沉默的顧城,那是因為他把感情全部埋藏在了內心的最深處。

這樣的顧城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因為純粹,所以脆弱,但依然可以找回自己剛剛在朦朧中醒來時的那雙眼睛、那顆真心、那份純粹。不要讓自己完全被那些車水馬龍的喧囂遮蓋了安寧,被燈紅酒綠的炫目蒙住了雙眼,被紙醉金迷的逍遙塗黑了心靈。

就算有再多的人在功名利祿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你都能安然地在聽雨閣樓上。

顧城的一生縱使被再多的人探討,那於他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世界不會被外部幹擾。隻願我們做一個平凡的人,不求才華如春色,三分即可迎乾坤。隻盼有落花流水,伴小橋人家,得一份長長久久的平靜生活。

或許,這正是顧城的一生所夢:夢中之城,城不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