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富人會不會沒落——富人的出路(1)(3 / 3)

也有些人是對成功的理解有問題。成功是什麼?有人認為是金錢,有人認為是地位,有人認為是榮譽……有許多人認為他們已經得到了所有的社會價值,並認為他們是社會的要人。因之,“他們像心滿意足的母牛——他們已停止了生長,終止了學習,”難道這就是成功嗎?難道這就是人來到這個世界應當爭取的全部東西嗎?

著名律師威廉斯指出:“我認為‘成功’或者‘勝利’這個詞的定義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能力——包括你的體力、智力以及精神和感情的力量,而不論你做的是什麼事情。如果做到了這一點,你就可以感到滿足,我認為你便是個成功者了。”

如果說成功就是把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那麼,成功是沒有止境的,成功後你就不會停留在頂端,像快樂的機器人那樣行動,而是在成功之後取得更大的成功。

愛因斯坦說:“如果有誰把自己標榜為真理和知識的裁判官,他就會被神的笑聲所覆滅。”所以說,假如你是一個富人,假如你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絕不能自滿,千萬不要生活在過去的榮耀之中,成功不是人生停留的歸宿。也不能讓昨天的成功影響今天的奮鬥。生活的價值在不斷地奔跑,不斷地超越自己,而不在於成功目的的實現。

4.富人莫為名利遮望眼

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誰也不想默默無聞地活一輩子,所謂人各有誌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在求取功名利祿的過程中,還是要奉勸諸君:少一點欲念,多一點超脫,淡泊明誌。作為富人來說,你已經擁有了很多你已經很成功了,這個時候追名逐利也可以,當千萬不能為名利遮望眼。

唐朝詩人宋之問,有一外甥叫劉希夷,很有才華,是一年輕有為的詩人。一日,希夷寫了一首詩,曰《代白頭吟》,到宋之問家中請舅舅指點。當希夷誦到“古人無複洛陽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宋情不自禁連連稱好,忙問此詩可曾給他人看過,希夷告訴他剛剛寫完,還不曾與人看。宋之問遂道:“你這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二句,著實令人喜愛,若他人不曾看過,讓與我吧。”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詩中之眼,若去之,全詩無味,萬萬不可。”晚上,宋之問睡不著覺,翻來覆去隻是念這兩句詩。心中暗想,此詩一麵世,便是千古絕唱,名揚天下,一定要想法據為己有。於是起了歹意,命手下人將希夷活活害死。後來,宋之問獲罪,先被流放到欽州,又被皇上勒令自殺,天下文人聞之無不稱快!劉禹錫說:“宋之問該死,這是天之報應。”

自古以來胸懷大誌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當作終生奮鬥的三大目標。三者能得其一,對一般人來說已經終生無憾;若能盡遂人願,更是幸運之至。然而,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進必有退,任何獲取都需要付出代價。問題在於付出的值得不值得。為了公眾事業,民族和國家的利益,為了家庭和睦,人格完善,付出多少都值得。否則,付出越多越可悲。

客觀地講,富人們追求名利並非壞事。一個人有名譽感就有了進取的動力;有名譽感的人同時也有羞恥感,不想沾汙自己的名聲。但是,古今中外,為求虛名不擇手段,最終身敗名裂的例子很多,確實發人深思。

有的富人已經小有名氣,還想名聲大震,於是邪念膨脹,連原有的名氣也遭人懷疑,更是可悲。

在中世紀的意大利,有一個叫塔爾達利亞的數學家,在國內的數學擂台賽上享有“不可戰勝者”的盛譽,他經過自己的苦心鑽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這時,有個叫卡爾丹諾的找到了他,聲稱自己有千萬項發明,隻有三次方程式對他是不解之謎,並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爾達利亞被哄騙了,把自己的新發現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誰知,幾天後,卡爾丹諾以自己的名義發表了一篇論文,闡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將塔爾達利亞的成果攫為己有。他的做法在相當一個時期裏欺瞞住了人們,但真相終究還是大白於天下了。現在,卡爾丹諾的名字在數學史上已經成了科學騙子的代名詞。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宋之問、卡爾丹諾等也並非無能之輩,在他們各自的領域裏都是很有建樹的人。就宋之問來說,縱不奪劉希夷之詩,也已然名揚天下。糟的是,人心不足,欲無止境!俗話說,錢迷心竅,豈不知名也能迷住心竅。一旦被迷,就會使原來還有一些才華的“聰明人”變得糊裏糊塗,使原來還很清高的文化人變得既不“清”也不“高”,做起連老百姓都不齒的肮髒事情,以致弄巧成拙,美名變成惡名。

求名並無過錯,關鍵是不要死死盯住不放,盯花了眼。那樣,就一定會走上沽名釣譽、欺世盜名的不歸路。

有時,既未沽,也未釣,更未盜,美名便戴到了自己的頭頂,這又當如何麵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