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青年幸村(2)(2 / 2)

上杉的川中島眾也離得遠遠的,並不主動出擊,可以說隻是抱著一種立於自國邊境的態度。敵軍按兵不動的持久戰略讓昌幸感到頭疼。這裏畢竟隻是一個小城,他沒有自信能長久維持。“事已至此,隻能拜托上杉景勝親自出馬了……”雖有這樣考慮過,但他很明白。要景勝親自出馬談何容易。“父親大人。”幸村開口道。

“怎麼了,阿弁?”“我明白您的煩惱,請將我作為人質交給越後。”“你……要去嗎?”

“是的。另外,也請派人前往大阪城,懇求秀吉公再度催促上杉家。”

“德川軍一副打算過冬的樣子。到了冬天要景勝大人出馬也就很難了……要去嗎?”

“出使大阪的人就請派修理之助去,而我則持父親大人的書函前往越後。之後我會作為人質就此留在景勝大人的春日山,必定盡全力說動景勝大人出馬。”

父子倆下定了決心。板垣修理之助被再度派去大阪城,而幸村則隻帶了三名隨從出城,從敵人的重重包圍中逃脫。

“關於父親往日行為,想必大人您還心存懷疑。我願作為人質留在貴當家處,請您務必出手拯救上田城於危難之中!”

越後春日山的上杉景勝被這個逃出孤城上田,懷揣父親書函前來的少年使者弁次郎幸村勇氣可嘉的話語說動,起誓道:“好!我景勝必定親自出馬,從後方包抄。”

當然,從大阪城方麵也早就送來了以秀吉的名義向景勝發出的再三懇請。

上杉家開始著手備戰。混入越後的德川家的細作(第五部隊)立即將此變故通知了浜鬆。家康一聽愕然了。“什麼,上杉?”

簡直令人不敢相信,這是他萬萬沒有預料到的事。從序盤開始這次的信州討伐便萬分失態,對此他心中已經覺得這是自己一生中的失策而後悔不已。再加上如今景勝要親自出兵信濃,事態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小的真田的問題了。

“自己也不得不出動了……”他自然而然地想道。但家康若現在空出浜鬆前往信濃,北條家的背向首先便是一個大問題。

說不定小田原的北條會以此為絕佳時機,立刻從相模出兵進軍駿河,期盼東海亂事四起,這並非是不可能的。

而且大阪的秀吉依心中所想令局勢發展至此,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從家康腳下引發下一個事件。

“到底該如何是好?”家康唯有撓抓。而在他心中一直還有另外一個憂慮,就是岡崎、浜鬆將士之間自小牧以來的憤懣動蕩之氣。“沒錯,要忍耐,以‘忍’這個字為護符……”即日,家康便向信州的出征軍下達了撤退命令。大部隊從九月二十四日開始從上田全數撤退。真田昌幸抑製住急進的城兵們,並未追擊。沒有得意忘形地追擊德川軍,正是善於兵事的真田昌幸的明智之處。而不拘泥於世人的一時嘲笑,一旦看出事態危急,便立即斷念,下令全軍撤兵,這點也不得不說不愧是家康。

決定進軍是容易的,而果斷撤退卻很難。內部的不滿,世人的嘲笑,自身的顏麵,沒有比忍下所有這些事認輸撤退更困難的事了。

但如果家康不明大局,看不透未來,稍微逞強一點,“既然景勝出馬助陣真田,本人也必須進軍信濃”,選擇動身出兵的話,那他大概就已經中了秀吉的圈套了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秀吉已經作好了屆時進行二次小牧戰的秘策,正在大阪城深處伸長脖子期待著“家康出動”的消息。

試想一下,假設家康輕易被世人的看法和顏麵所困,固執地糾結於一個真田小城,親自出動的話會如何呢?首先,與之比鄰的大國北條必定會趁機發展野心,大阪和小田原之間會結下什麼約定也將不得而知。再者,早先便窺伺著蟹江的上方海軍也開始在遠州、駿河海岸一帶巡遊,跨越美濃、伊勢、甲州的信雄屬國在秀吉的催促下恐怕也不得不東下,比第一次小牧戰更快地來到岡崎近前。

而這次沒有支持德川的北越友軍,也沒有威脅著大阪後方的四國、紀伊等盟軍,家康將會被逼至完全孤立的境地,他的後半生也將就此終結,“小牧終局的缺憾最終令其自暴自棄,主動求戰,與世上所有強大勢力為敵,徒然終了一生。”成為曆史上的一段小插曲,他家康的名聲也將到此結束。

但家康看穿了秀吉內心的想法。“驕傲吧,真田。權當是成全豎子一時之名。”家康笑著認輸了。而這一認輸的價值之巨大,今後的歲月會證明,這是任何勝利都無法比擬的。這一地方事變從天正十三年春天到九月末,持續了大約半年。對於秀吉來說雖然並非他當年的主要行動方向,但作為家康而言,卻是一個差點招致自身毀滅的危險懸崖。

得意時短,不得誌乃長。而又正如俗話所說的“禍不單行”,事情並不隻是一個個小團體的異變而已。家康近來的命運不管在哪一方麵全都糟糕透頂。被深信是自己屬下的地方官真田背叛,最後不得不難以忍耐地敗退,家中士氣也陰雲重重,而就在這一年冬季的十一月中旬,家康內部又發生了一起令他不寒而栗的嚴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