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青年幸村(2)(1 / 2)

以昌幸為中心,諸將一致同意。但外臣板垣修理之助卻反對道:“此乃下策。”

“神川是千曲的一條支流,要跨越並無難度。即便分一半兒城兵前往,對方想必也是不費吹灰之力。應該引敵軍近前,然後全力出擊。”

眾人議論後決定采取修理之助的計策。“立即準備!”

就在昌幸按自己的部署分別指揮著負責伏兵組、誘敵組的將士時,守衛正門的弁次郎幸村前來向父親通報:“德川軍方麵以大久保、鳥居的名義派來了勸降軍使。”

“你與軍使見了嗎?”“是的。詢問來此之意時,對方誇耀己方大軍如此說道:‘在德川大人大軍包圍之下,無論昌幸以下如何戰鬥,都不可能戰勝。趕緊懺悔前非投降吧。如若不然,城池必將被夷為平地。’”

“不曾交戰便要我等投降,這些不知真田一族傲骨的家夥。阿弁,將軍使趕出正門,告訴他若敢再來定斬其首級。”

“如此倒是痛快。”“讓雜兵們拍手嘲笑逃回去的軍使,士氣也定會高漲。”“不,貪圖這種小小的快感又有何用呢?我等的計劃如今已聯結上了遠方的大阪城和北越,將與天下風雲之謀略相呼應。若是地方上的小爭執,這種戰爭遊戲也算有趣。眼下希望您能更為謹慎!”

“那麼該怎麼做?”“還請父親大人親自接見軍使,殷勤且誠懇地傾聽對方的勸降……惴惴不安地示弱於對方,就說在答複之前希望能給三天時間考慮,再讓其回去。”“然後呢?”

“有這三日,川中島眾也將接近德川軍後方,鎖住對方。而我等也能一一換裝,帶領奇兵潛伏在各個要道,充分地準備伏兵之計。”

“是嗎,三日之後提出斷絕關係,激怒對方再出擊?”“為我軍爭取時間,長敵人惰性和驕奢之氣,屆時對方大軍與我方小眾也能對等一戰!”“就這麼辦!阿弁,立即帶軍使前來這裏。”“不,還請父親大人親自到中門迎接。”

雖為父親,但認同阿弁才幹的昌幸完全依照兒子所言,迎接軍使並求得三日寬限,讓其回去了。

第三日到來。沒有回複,於是派人前來催促。這邊又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如此拖拖拉拉地延長到七天、十天,最終下通告斷絕關係。

德川軍怒氣滔天,當日便渡過神川逼近了上田城。大久保和鳥居兩部隊之間對作戰計劃產生了分歧。大久保軍下令點火焚燒城鎮,但鳥居軍則反對道:“在這麼狹窄的驛站街道點火,對地形不熟的我軍若是迷路其中,就連撤退也成困難。”兩軍在敵軍城池前爭論。

而在昌幸的指揮下,真田方的精兵分為兩波、三波,集中精力從城中突擊而來。

所有古老的城下街道除了交通方便和美觀外,其主要目的則是以防一朝突變,作為一個防守的街道而被設計出來的。

在信玄的統治下,以甲州流為基礎創建的甲斐、信濃地方上有城池的古街,即便是如今的旅人也能清晰看出這一目的的痕跡。習慣野戰的三河武士的精銳們在踏入山國的這種迷宮街道時會茫然不知如何進退,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再加上,自小牧之戰以來他們都有些自負過頭了,而對真田一族也隻當其是地方上的弱小武士家族,根本不放在眼裏。

立時,混亂四起。“別燒房屋!”“點火,全都燒掉!”

同一個進攻陣營卻發出兩個完全相反的號令,而就在這期間,各個地方已經遍地升起濃濃的黑煙。

道路地形複雜,以為能穿過去的地方卻是死胡同;想著往西方而去,卻走到了東邊。

正因是大軍所以愈加混亂,而且,從城門殺出的真田昌幸的士兵利用這些火勢煙霧神出鬼沒,施展自身本領,將所至之地的德川軍予以痛擊。

從城邊混入街道房屋的大久保忠世的士兵、鳥居彥右衛門的士兵、井伊直政的部隊等沒有一個軟弱的,然而不得時機、地利,又無統帥,他們也沒辦法施展出自己的力量。

不久,德川軍全線崩潰,原本似乎打算撤回原來的戰線,卻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在此期間,大軍飽受房屋二樓和農家門內的伏兵的狙擊,死傷甚多。

站在城頭的昌幸揮舞令旗,發出了第二個信號。三三兩兩逃離城下的敵軍,不一會兒便往稍高的小山和河原聚集,正慌慌張張地集合。昌幸的令旗信號一出,隻見那邊的樹林和山陰處立刻出現了一隊又一隊真田的伏兵,如同猛鷲般向喘息中的德川軍猛撲過去。其中,弁次郎幸村率領一隊人馬向鳥居的旗本軍發起了攻擊。

德川軍在此處也遭受襲擊,隻得跨越河川,黑壓壓的一群逃散而去,又恰逢漲水時節,溺死者也不計其數。而且在他們落逃的前方,上杉方的川中島眾堵住要道,就如等待著一大群小鳥的捕獲網,毫不留情地給予重擊。

總之,這一戰後來又持續了數日,以德川軍大敗告終,給三河武士畫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汙點。

一朝被蛇咬,這之後德川軍便遠遠地圍著上田城,封鎖住糧草道路,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