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黃毛小兒,胡說什麼!”穀兵太夫回過頭來,看了眼地上,“騎著這種路上會折了腿的馬,說話就別這麼狂妄。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以後小心點!”
說完,他打算繼續趕路,虎之助卻擋住了他的去路,並說道:“穀將軍,且慢!就算這匹馬摔了,我的黑鹿毛也是好馬。接下來,我要搶了敵人的名馬給你瞧瞧。就算是比武,我也不弱於你。給我記著!”
“少狂妄。”穀兵太夫揮鞭與馬群會合去了。替虎之助扛長矛和牽著空馬的隨從總算趕到了,可是這剛換的馬也沒能撐多久。最後,虎之助大喝一聲“麻煩”,便憑自己雙腿之力飛奔起來。可是,盔甲太重,不便於奔跑,虎之助就把盔甲脫下讓隨從拿著,自己隻穿著白底畫朱蛇眼的披肩,像韋陀般跑著,不知不覺又追到秀吉近旁了。
秀吉從大垣騎來的馬也跑死了,秀吉不得不在伊吹山腳的一個叫馬上的部落中途換馬。
秀吉換馬的時候,當地的本願寺宗的僧侶夫婦獻上草團子:“軍行辛苦了。”
“是布施嗎?感激不盡。”秀吉坐在馬上邊吃邊問僧侶道,“這兒是什麼村?”
“此處叫馬上(譯者注:MaKe,日語音同“輸”)村。”
秀吉似乎是對答案不滿意,便又反問道:“是叫馬上寺(譯者注:MaKeJi,日語音同“不輸”)村嗎?馬上寺村?”
僧侶立刻意識到“MaKe”發音的不吉利,於是改口答道:“對,是叫馬上寺村。”
秀吉哈哈一笑置之,揮鞭往遠處騎去,疾馳的馬背被陽光籠罩著。秀吉一點兒時間也不舍得浪費。
離開山底的小道,麵前又是大路。原本山陰小道讓人以為已經接近黃昏,可眼前這開闊的視野又讓人感覺距離太陽落山還有很長的時間。
“怎麼回事?”秀吉問前後的大臣,“到剛才那邊,沿路都是按照事先關照村民的那樣周全地擺著的兵糧和火把,可這裏怎麼什麼都沒有。”
石田佐吉立刻回答道:“應該是這樣,通知鄉民的先遣部隊都是徒步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永遠趕在主公之前。看來我們已把他們甩在後麵了。”
“是嗎?嗯,也許是這樣。那我們一定要在路上通知鄉民。”
每次看到部落,秀吉在路過各家各戶門前時就會用他天生的大嗓門吼道:“村裏人聽好了!我秀吉,今晚之內要打敗柴田勝家,現有些準備要做,特此前來。各家各戶,把大米和豆子都拿出來,煮成熱粥,犒勞後來的武士。到了晚上,燃起篝火,點亮火把,方便武士們趕路。等戰爭結束,我會賞賜大家的;大米、豆子等開銷,我也會十倍奉還。”
就這樣秀吉迅速穿過石田村、十條、南鄉,沒過多久,隔著樹林就能看到湖了。
“啊,長浜。”“快到長浜啦。”
人們在馬具和盔甲鏘鏘作響的激流中邊繼續揮鞭邊互相鼓勵著。長浜的街上人聲鼎沸。這裏離木之本和賤嶽已經很近了,從今早以來,因為前線的崩潰,人心惶惶。但是,秀吉帶著先頭部隊一到,極度慌張的人心就激動得沸騰了。
“大垣的同伴都來了!”“築前守大人就在最前麵!”“太好了!可以放心了!”“真是神速!”
看到秀吉的民眾都激動到了極點,真切地哇哇大叫,都分不清是歡呼還是哭聲,瘋了一樣朝軍隊揮手。
秀吉帶著先頭部隊進入長浜的時間是下午五點。後麵的一萬五千人大軍,正源源不斷地趕來。最後的人馬離開大垣的時間也正好是這個時間,由此也可看出秀吉沿路命令鄉民供給火把和糧食的用意。即使到了長浜,秀吉也沒有懈怠,而是立刻開始做準備工作。千鈞一發之際,秀吉不僅僅反應迅速,而且腦子機敏。川角道億在一篇文章中生動描寫了當時的狀況:“秀吉親自把所有的村長和百姓召集起來,並發出號令:‘把馬食集起來混合在一起做糠,盡快把家裏的大米拿出來煮熟了,快快!事後百姓自家出的大米我們會十倍奉還。趕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