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莫離又問道:“此事並非不可行,隻是須向蕭家有個交待,不然恐生嫌隙之心。”
睿帝難得露出笑容來,反問一句:“朕即若大行,怎能無人隨駕侍奉?”
聽完這一句,李莫離也笑了起來:“陛下英明,此事實乃蕭家莫大的榮幸。”
睿帝說道:“既然英明,愛卿就去準備擬旨吧。”
“這……這恐怕不妥……”李莫離有些為難的說道。
如果是普通聖旨的話,讓李莫離代筆並非不可。可是如今這旨意當中,所說之事實在太過重大。這已經不是普通的聖旨,而是睿帝遺詔。
像遺詔這類的聖旨,一般都需要旁人作證,皇帝口述朝中重臣執筆,並且最後蓋上皇帝的玉璽也需要有掌印太監親自加蓋。朝堂重臣,內宮太監,皇帝口述,這三者缺一不可。
這讓做本就是防止心懷叵測之人,假借遺詔之名行大逆之事。
如今睿帝讓李莫離一人完成這件事,這本身就不合儀軌,並且也會讓眾臣心生猜疑。
睿帝沒有解釋,而是淡淡的換了一個話題,問道:“愛卿可知周公否?”
李莫離回道:“臣雖不才卻也讀過些書,周公輔成王臣還是略知一二。”李莫離見睿帝衝他微微一點頭,似是等他的下文。
於是沉吟了一聲繼續答道:“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後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
睿帝沒等到他繼續往下說,揮手打斷道:“卿可為周公之事否?”
李莫離聞言,心頭頓時一緊,連忙惶恐的回稟道:“臣無德無才,萬不敢擔此大任,還請陛下另擇賢明。”
睿帝搖了搖頭,說道:“滿朝文武,如今心中都有自己的算計,朕如今還有何人可信?而朕所托之事幹係重大,非最為信任之人絕不可說。既然朕已向你言明,愛卿即是朕最為信任之人。”
“可是……”李莫離剛要說話,睿帝根本不容他開口,繼續往下說道:“朕知道這副擔子實在過於沉重,但也隻有你才能擔當得起。論才華能力,你不如藏天,論治理江山,你不如當朝宰相,但朕知道你的心意在哪。你本就不是貪戀權位之人,而且早有出塵之心,心中隻想與愛侶雙宿雙飛,做一世的神仙眷侶。”
李莫離聽到這裏臉色微微一紅,回道:“陛下明鑒……”
睿帝卻沒有注意到他的臉色,而是繼續說道:“你心有所牽,又不貪圖權位。你說這擔子是交付與你好還是交付於其他人強呢?”
李莫離聽到這裏,暗暗點了點頭,然後喚人拿來紙筆。一手將紙平鋪於桌麵之上,一手執筆道:“煩請陛下示下。”
“大周皇後恭孝仁善,端莊賢淑,以仁統領後宮多年,以善以待眾妃,朕心甚悅。聞潤妃已有身孕,恐其誕下龍子之後不能善教之。特令皇後行國母之權,往後善加教導之……”
李莫離刷刷點點,這一封聖旨已經寫完,見睿帝半天不做聲,於是問道:“陛下,這內宮之事已畢,朝堂之事可否示下?”
睿帝微微歎了口氣,繼續說道:“朕即將大行,身後之事一切從簡,萬不可勞民傷財。潤妃腹中之子立為大周太子,潤妃加封為貴妃。待其誕下龍子之後,隨禦駕侍奉。大周朝權由李莫離暫攝,加封其為左仆射,授南魯公之爵,采邑萬戶。待太子成年,再交權於太子……若各地鎮守有所異動,可請天子劍斬之。”
※※※※※※※
翌年春天,睿帝駕崩,李莫離將先帝遺詔公之於眾,執天子劍暫攝朝權,朝堂之上頓時大為震蕩。李莫離協同藏天一起穩固朝局,朝堂之上官員被撤換大半,軍鎮之中的將領也被撤換一遍。
後李莫離同眾位大臣共諡先帝為玄通廣運聖德神功仁和昭顯恭成果毅大孝至誠睿皇帝。
先帝駕崩的同一天,潤貴妃誕下龍子,按遺詔之令,立為大周太子,並交予皇後撫養。潤貴妃則隨先帝禦駕,隨駕侍奉。
大周朝進入攝政王李莫離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