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身前身後事(1 / 2)

寢宮之中,燈火不斷的搖曳著,將周圍的光影照的一片晃動,讓人分不清是真是幻。

這時李莫離眼中的憂慮愈發的沉重起來,他才剛剛知道如今皇帝陛下已經是油盡燈枯了。枯瘦的身軀躺在如此寬大的龍榻上,顯得是那麼的弱小與無助,雖然他現在仍是這個天下最有權勢的人。可如今支撐著他的無非就是那些身後之事。

李莫離垂手杵立在龍榻前,開口勸解道:“陛下,您應以龍體為重。如今夜色深沉,陛下也應該就寢了。”

他知道睿帝今晚宣他進宮一定有重要的事情相商,這句話隻不過是一句客套話罷了。但不知道今天皇帝陛下是怎麼了,總是問一些不太相關的事情,這讓下去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繼續接話了,難不成直接和皇帝陛下說您有什麼後事要交代?

睿帝仿佛知道他心裏的那些小想法,枯黃的臉色上露出一絲笑容來,仍舊不緊不慢的問道:“李愛卿,家中可有急事?”

“臣家中並無急事。”李莫離如實回道。

睿帝斜靠在軟墊上,下頜微微點了點,然後繼續問道:“既無急事為何愛卿眼中卻有憂慮之色?”

“陛下……”李莫離剛欲開口解釋,睿帝這時已然繼續說道:“如今這裏隻有你我叔侄二人,這些虛禮就免了罷。”

李莫離心頭微微一動,嘴上卻惶恐的說道:“微臣不敢。”

睿帝笑了笑,說道:“無所謂敢或不敢,隻在於你心中何想。這天子之家也是有親情之義的。今夜這裏沒有君臣隻有叔侄,聊的也隻是家長裏短之事。”

李莫離垂首不語,小半天才回了一句:“天子無家事……”

睿帝臉上的笑容愈發的燦爛起來,枯黃的臉龐上也顯現出一絲紅潤來:“這天子家事亦是國事,的確是不太好分辨。既然李愛卿堅持如此,那麼你能說說這國事家事之中如今有何不妥?”

李莫離口稱不敢,思緒卻在心中飛快的運轉起來,直到睿帝再一次催促的時候,他才開口回道:“陛下既然開口問微臣,那微臣便鬥膽說上兩句。”

“陛下之治堪比古之堯舜,自登基以來,少戰火而重民生,興水利而勵農桑。更以一策削藩定鼎萬世之基業,使得藩王之亂從此再無根基。如今這天下已是海晏河清,大周子民亦是豐衣足食。憑此陛下便能稱得上是一代仁君。”

睿帝沉默不語,隻是拿眼看著他。李莫離告了一聲罪才繼續往下說:“如今天下大勢已定,隻是這皇宮內苑之事暗中仍有隱憂。如今陛下無嗣,太子之位懸而未決。所有人都在猜測陛下將會如何取舍,是擁立潤妃肚中那尚未出世的龍子為太子,還是迎藩王入京以掌朝局。人人都期望自己能夠擁立新君,結黨爭鬥已初具雛形。”

睿帝斜靠在那裏,微微頜首,說道:“卿之所慮,朕心中早已明了。朕今日招你前來,便是想與愛卿商議此事。”

李莫離連忙拜伏於地,說道:“此事全憑聖上聖心獨斷,臣愚昧不敢妄語。”

睿帝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事先便與你說定,這隻是你我兩人私下裏說的話,出得你口入得我耳,愛卿不必多慮。你心中有何想,但說無妨。”

李莫離輕吟了一聲,然後說道:“那臣便妄語一次罷。如今藩王已定,想迎藩王入京,那之前所做之事便前功盡棄。所以隻剩下潤妃肚中龍子這一個可能。如果上天憐憫大周,使得潤妃誕下麟兒,大周太子之位便可點定,到時候大周江山將無後顧之憂。”說到這裏,李莫離麵容一整,稱罪道:“可是太子年幼,而陛下那時已然大行。太子年幼,尚無執掌朝政之能。潤妃那時已是太子嫡母,就連當今皇後可能也無法壓製與她。到那時,恐大周神器旁落。”

睿帝麵容也變得嚴肅起來,然後點了點頭說道:“此女頗有心計,此後亦有此能。今後之事不得不早做準備。”

李莫離抬起頭,問道:“臣鬥膽,敢問陛下何解此憂?”

睿帝微閉雙眼,淡淡的說道:“昔日武帝晚年寵幸鉤弋夫人,後生子曰弗陵,其子聰慧好學,恭達仁善,武帝甚喜欲立為太子。然子幼而武帝垂暮,恐後日皇權旁落,殺母而立子。”

李莫離心頭微微一緊,問道:“陛下可欲效仿武帝之事?”

睿帝點了點頭,繼續問道:“朕心雖不忍,但為這大周萬裏河山,又不得不做。倘若他日讓其挾太子之名執掌朝政,必然大大重用其蕭氏子弟。外戚幹權可是國之大忌,不得不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