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6)(1 / 2)

教會孩子打掃自己的房間

一家電視台做了這樣的一期節目:讓幾個從小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用一周的時間去到一個偏僻的山村,和那裏的孩子一樣住學校破舊的宿舍,吃粗糙的三餐,然後電視台用完全真實的紀錄來觀察這些隻有七、八歲的孩子如何度過對他們來說也許會終生難忘的一周。

這些孩子當然是經曆出發前的興奮、到達的失望、生活上極端的不適應,他們都哭過,有想過逃離最後還是咬牙堅持,這些孩子在鏡頭前還是表現了自己的堅強,但是 有一個細節,卻讓我印象深刻:到了山村的第一天,孩子們和山村的孩子一樣,被分到一間破舊的宿舍,宿舍很大,擠了十幾個人,生活老師將被褥發給孩子們後就不再過問,於是孩子們要想辦法自己鋪好床鋪。這些孩子全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笨手笨腳地開始這樣浩大的工程,多數的人都失敗了,好在那些山村的同學都友好地幫助他們做好了這一切。

晚飯時間,有個女孩子哭了,哭的原因居然是看見別人手腳麻利地替自己收拾好了床鋪之後感覺到了自卑。在剛到來的時候,這些城市裏的孩子都不由自主地帶著一種大城市的優越感,可是現在這個孩子卻自卑了。從這個孩子之後的表現來看,她其實是一個十分堅強的孩子,她很快能適應山村的生活並和這裏的當地小孩成了好朋友,甚至在別的城市孩子想家了哭著要退出活動的時候還能語重心長地安慰他們,應該是個獨立能幹,適應能力的孩子,她唯一的一次哭泣,並不是因為懦弱,而是她突然發現了自己連自己的同齡人最基本的技能都不具備,她感覺到了自己的無能。

這個孩子在哭泣的時候對著鏡頭說了一句話:“我回家以後一定要自己鋪床、自己整理房間、自己洗衣服,我什麼都要自己做,我不想讓爸爸媽媽替我做了,原來我以為自己挺能幹的,結果我什麼都不會。”

自理和獨立是兩個概念

很多孩子能獨立卻不能自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孩子離開了家一個人生活以後,他可以應付很多困難,也可以堅強地一個人麵對很多事情,但是在很多生活細節上,他們其實仍然表現出了自理能力弱的一麵。

曾經有人這樣描述現在的年輕人:誰也不會知道這些外表漂亮的孩子關上門以後的樣子,他們在自己淩亂的房間裏像老鼠一樣翻找自己的衣物,跳著在雜物堆積的地麵上尋找落腳的地方走到鏡子麵前,你會驚異他們是如何從桌子上一堆的東西中快速找到自己的粉底、胭脂或是刮胡刀、古龍水。等他們裝扮完畢,他們會帶著精致的笑容出門去,然而有幾個人會知道,這些光鮮的新新人類,竟然是從垃圾堆裏站出來的。

這段話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是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現在的年輕人是如何地不善於自理:他們能把自己精心裝扮自己穿著得體的衣服去應付各種場合,卻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的房間和他們的外表一樣幹淨整潔;他們在工作中遊刃有餘是老板的得力助手卻對廚房裏的事情一籌莫展,隻好借助泡麵或是外賣解決自己的晚餐;他們可以幫助同事、朋友解決各種麻煩,卻在自己家水管爆裂的時候急得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