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麵前說真話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裏如一。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質量。
以誠相待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質量,它為你贏得良好的聲譽,獲得他人信任,化解矛盾也讓彼此之間不再產生新的矛盾。
人無信不立,良好的信譽常常會被自己帶來以外的好處,會消除不利因素帶來的障礙,使困境變為坦途。
人們都喜歡和誠實的人交往,讓人們信賴是讓人們喜歡你的前提,而且隻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就可以做到。
誠實是衡量人品行的一把尺子。這把尺子,無論古今中外,適用於所有人。誠實守信不僅是一個人品行的證明,同時,它還使人樹立起對家庭、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
但是當孩子開始的自我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父母開始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孩子開始說謊了。
是誰教會了孩子說謊?
許多父母意識不到自己一些細小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些事情你一定常常在孩子麵前做過:你需要安靜地做一些事情不想被打擾,於是你吩咐接電話的人告訴那些找你的人你並不在家;你曾經和家人背地裏談起某人說了很多壞話,可是某天他來到你家你卻對他說了很多言不由衷的讚美;你曾經為了讓孩子早點休息就隨口答應孩子第二天給他買最新的玩具結果你卻忘記了……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或許你都是無心的,結果孩子卻看到了並且記住了,他從你那裏學會了一樣東西就是原來人說的話可以是假的。
孩子的謊言都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所以孩子說謊,你也有責任。
撒個小謊原本是毫無惡意的,但久而久之會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理所當然。小謊言需要大謊言來掩飾,謊言會越滾越大,孩子也是一樣,要阻止孩子說謊,也很簡單,你做好誠實的榜樣就可以了。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一天,曾子的妻子打算到集市上買東西,他們的兒子鬧著非去不可,曾夫人對兒子說:“你別去了,今天我買的東西多,又得照顧你,很麻煩,你就在家玩吧!娘下次再帶你去。”
“上次你就說帶我去,這次又這樣說,你騙人!”
“好孩子,你乖乖在家,等我回來給你燒肉吃。”兒子一聽,心裏樂開了花。
到了中午,曾子從外麵回到家裏,小兒子一看爹回來了,忙跑上前去,“爹,爹,今天娘答應要殺豬,我正在磨刀,等你回來殺豬呢!”
兒子一聽,感到不可思議,忙批評兒子說:“你這孩子,我平時是怎麼教你的,要誠實、守信,不可欺詐。今天倒好,你竟然撒起謊來了,看我怎樣處罰你!”
兒子一聽,急得眼淚都快掉出來了,忙解釋道:“爹,我沒有騙你,的確是娘讓你殺豬的。”然後,他把事情經過講了一遍。
曾子於是毫不猶豫地說說:“好,答應你的事一定會做的,咱們開始殺豬!”
於是,父子找繩子、磨刀、燒水,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豬捆得結結實實,便開始動刀了……小兒子高興得一邊跳一邊喊:“我要吃肉嘍!我要吃肉嘍!”
下午,曾夫人趕集回來,發現豬不見了,忙問丈夫,“這是怎麼回事,我是和孩子說著玩的,你怎麼真把咱家的豬給殺了呀!”曾子嚴肅地說:“孩子是不能被欺騙的,孩子還小,父母做什麼他就學什麼,孩子本來是相信孩子的話呢,但是如果你今天欺騙了孩子,他就會覺得母親的話靠不住,以後我給孩子說什麼孩子也不會再聽了。你不是答應孩子了嗎?咱這是履行自己的承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