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些壓力
許多父母都說,現在的孩子壓力已經夠大了為什麼還要加壓啊?孩子絕對不能全無壓力的,雖然我們提倡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但是在孩子的負荷範圍內,給孩子一些壓力是必要的,研究發現,適度的壓力有利於孩子保持良好的狀態,挖掘孩子潛能,在學習中,適度的壓力能調動孩子的大腦,讓他們興奮,提高學習效率。
在生活和工作當中,有壓力是絕對的,沒壓力是相對的。在任何工作中,都會常常遇到來自方方麵麵的或大或小的壓力。如果一個人缺少麵對壓力的勇氣和能力,不知道如何承受壓力,就會畏難厭戰,最終一事無成。可取的是能夠正確對開壓力,並且提高自己承受壓力的能力,甚至在很多時候自己為自己增加壓力以幫助自己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很多人在一路順風的時候,有不少人也會自己給自己找些苦頭來吃,這其實是高瞻遠矚的超前表現,因為聰明的人都知道,在一定程度的壓力下,人往往能完成很多自己平日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舉例說明,剛入伍的新兵,從來沒有跑過遠距離,一跑三千米就斷氣了,可是部隊裏要負重跑,背上步槍、手榴彈,加上被子褥子大衣水壺,總共不下二十公斤,並且要跑十公裏,能跑得下來嗎?可是這些新兵幾乎個個都跑下來了,因為班長就在後麵跟著,看見誰要是停下了就一腳踹過去,雖然很殘暴,但是在壓力下大家都完成了十公裏負重跑。
其實每個人都有惰性和保守傾向,但人一生會遭遇壓力,壓力猛於虎,但是能夠幫你克服惰性。
老船長的“壓力效應”
一艘船在海洋上航行,他們的貨輪剛剛在目的地卸下了滿船的貨物,現在正隻空船返航的時候,船上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中途,突然變了天,可怕的風暴襲了過來,水手們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快,立刻打開貨艙,往裏麵灌水!”船長命令到,語氣很果斷不像是在開玩笑。
“船長你是不是瘋了,往船艙裏灌水隻會增加船的壓力,使船下沉,這不是自尋死路嗎?”一個年輕的水手叫到。
“就照我說的做!”船長厲聲說到,看著船長嚴厲的臉色,水手們隻有照做了。奇怪的是,隨著貨艙裏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但依舊猛烈的狂風巨浪對船的威脅卻一點一點地減少,貨輪漸漸平穩了。
船長望著鬆了一口氣的水手們說:“百萬噸的巨輪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輕的小船。船在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時,則是最危險的。當然這種負重是要根據船的承載能力界定的,適當的壓力可以抵擋暴風驟雨的侵襲,但如果是船不能承受之重,它就會如你們擔心的那樣,消失在海麵。”
這就是“壓力效應”。現實生活中,有些孩子受到一點委屈家長就會心痛,忙著安慰孩子或是責怪旁人,誰都可以了解這樣的心情,但是若真讓孩子一點委屈都不受卻是害了孩子,孩子和成年人一樣,總會有麵對社會的時候,誰會嗬護孩子一輩子?
在一些西方國家,很多家長還故意在寒冷的冬季,讓孩子在嚴寒中接受鍛煉,增強孩子的耐寒能力與體質,這就是為孩子增加壓力,父母都認為孩子如果連這樣的苦都吃不了將來也一定不會成材。
壓力也需要恰到好處
適當的壓力可以成為推動孩子學習的動力,但當壓力超出孩子所能承受的負荷時,壓力也會產生負作用。超過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壓力越大,獨立思考能力尤其是創造力越弱。
壓力加得恰到好處才能產生好的效果。每個人都有積極與惰性的一麵,當人的惰性一麵即將占上風時,及時施加壓力無疑效果最佳。單調如果壓力成為一種負擔時,就要及時減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