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10)(1 / 1)

在孩子失敗時給他以微笑和鼓勵

讓孩子正確麵對挫折

困難和挫折具有兩重性,一方麵它是人們感覺到痛苦和失望,嚴重時可以使人們產生消極對抗行為,更嚴重者還會導致對生活、對自我的放棄。另一方麵,它也可以磨練人的意誌,促使人成熟和堅強起來,人們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逐步走向成功。所以,積極的人正式困難和挫折,他們內心的安全感使他們能夠坦然麵對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切,他們不回避前進途中的障礙,而是想方設法解決和戰勝它。消極的人遇到困難和挫折則是退縮、回避、冷漠、幻想,或者妥協,被挫折所壓倒。

挫折之所以讓人很難以接受,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孩子,都會在挫折中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讓自己陷入到自卑之中,因此應付挫折,喚起自信也是一種藝術:

家長要從積極的方麵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培養他們內心的安全感,教育他們困難和挫折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並教育他們如何應付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提高耐受力。處於成長階段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還不成熟,沒有應付挫折的經驗,不能完全利用自我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因此當遇到挫折以後,他們主要是積極地想成人尋求幫助。

一般來說,年齡越小的孩子,處理事物的能力越差,不適合叫他們獨自麵對困難和解決困難,家長要和孩子一起。而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處理事物的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就應該教育他們正確認識挫折和對待挫折,分析產生挫敗感的原因是什麼,造成挫折的來源是什麼等。在分析認識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努力利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困難,並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對挫折

⒈對挫折情境采取寬容的態度,坦然麵對:讓孩子懂得,挫折的存在是一個機會讓我們發現自己還不夠好。很多孩子在擺脫挫折所帶來的自卑感的時候就會想辦法獲得優越感來抵消,他們要麼把自己和現實隔離起來回避問題的存在;要麼消極行動。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方式,不懂得坦然麵對現實。

2.改變挫折環境,消除挫折感:挫折感確實會讓人沮喪,但是我們也可以讓用主觀努力將環境改變來消除這種感受。一個人在一次經驗中獲得的情緒感受是可以在另一次經驗中去化解的,隻要能夠把引起他挫敗的情景和另外的積極的情緒感受結合在一起,就能夠讓人抵消過去的挫敗感受。成功者總是能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一方麵他們能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環境,以求外界現實符合自己的主觀願望,另一方麵,在力不能及的情況下,又能另擇目標或重選方法以適應現實環境而當挫折情景無法改變時,我們可以把注意力轉移一下,改變努力的方向,在其它方麵的獲得成功,消除自己原由的挫敗感;

——了解自我,接納自我。自卑的人總是懷疑自己,於是束縛自我,貶抑自我,結果讓自己更腳爐而毀了自己。一個人應該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充滿自信,對他人深懷尊重。人隻要正確認識自己,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充分認識了自我才能發揮了最大潛力。

——接受他人,善與人處。人是群居動物,在人群中不僅可以得到幫助,獲得信息,還可使喜怒哀樂得到宣泄和分享,從而保持心理平衡、健康。人是需要朋友的,樂於與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是善待挫折重新崛起、獲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反向思維 是對人的意誌、決心和勇氣的鍛煉,是對人綜合實力的檢驗。失敗乃成功之母,很多人都經曆過很多失敗經驗,但是重要的是吸取教訓,不犯或少犯重複性的錯誤,能夠在挫敗中反向思維的人才會更好地走出挫折獲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