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人工喂養種種
1人工喂養
母親如果因病或因各種原因不能喂哺嬰兒時,需要用牛乳或其它代乳品,這種喂養方式稱為人工喂養。假如母親有一部分乳汁,還需要其它乳類物品輔助時,就稱這種方式為混合喂養。新生兒剛出生時的胃容量不足30毫升,由於胃容量小,胃的賁門括約肌鬆弛而幽門括約肌又相對較緊,嬰兒的胃呈水平狀態,這些特點造成新生兒容易吐奶。所以。在喂養時應特別注意掌握適當的奶量及正確的喂奶方法。
2喂養標準進行人工喂養時,最常用的食品是新鮮牛乳或代乳粉及淡奶粉。
出生後的最初兩天,應該使用奶與水之比為2:1的稀釋乳。以後,牛乳與水的比例可以改為3:1或4:1。一般至出生20——28天之後,就可以喂純牛乳而不必加水稀釋。可是,對於消化功能較差的低體重兒和早產兒,也可以自牛乳與水為1:1的比例開始。
使用上述乳類翩品,於出生後2日內,每次都可以喂30毫升左右。粗略的估算方法是,第1天為每公斤體重給總量30——60毫升;第2天為60~90毫升;第3天為90~120毫升。3天以後,每天每公斤體重遞增10毫升。10天以後就可以按體重哺喂。
給嬰兒喂乳的量,一定要根據每個嬰兒的具體情況酌情增減。以每次喂乳後d,L都能安靜入睡,體重能夠穩定在每日增加25——30克為合適。
一般於喂牛乳時還應加糖,按每l00毫升的牛乳中(包括已加水稀釋過的)加5克糖計算,這種有5%糖的牛乳其熱量與母乳最相近,能夠滿足嬰兒發育需要的熱量。目前市售奶粉的稀釋方法,一般是按重量計算,通常為l克奶粉加8克水
牛乳不如人乳易於消化,在胃中停留的時間比人乳長,前者約需2小時,後者為4小時。所以,喂奶的間隔時間不能過短,喂奶量也不能過飽,以免引起嬰兒消化不良。早產兒的消化力弱,胃容量小,更應以少量多次喂奶為原則,一般也是2~3小時喂奶一次,每次15~30毫升,如果吸吮橡膠乳頭的能力差或吞咽差時,可用滴管或鼻飼法喂養。
3喂養食物及器具的衛生進行人工喂養時,應該準備1~2個奶瓶(最好是玻璃製品)及多個奶頭和專用的奶鍋,準備調奶之前,應先用清水和肥皂將手洗淨,用大鍋裝九成滿已經燒開過的水,將已經用刷子洗幹淨的奶瓶、奶嘴和加奶粉用的漏鬥或勺子放於大鍋中,再重新加熱,讓水燒沸後至少再煮10分鍾,冷卻後取出備用。這些用具每天都應如此煮沸消毒1次。每次喂過奶後,奶瓶可以用開水洗淨,備下次再用。但是,每喂奶一次,應該換一隻經過新消毒的橡皮奶頭。
由於母乳中酪蛋白與乳清蛋白的比例隻有40:60,而牛乳中卻為82:18,因此牛乳在嬰兒的胃中容易形成較大的凝塊,不易被消化吸收,而且牛乳在貯存運送中還有被汙染的可能,所以,在工人喂養以牛奶為食品時,必須煮沸消毒。
直接將牛奶倒在鍋內煮沸時,雖然比較方便,節省時間,但是,煮沸後上麵漂浮一層奶皮,鍋底有一層白色沉澱,這樣會使牛乳失去一部分蛋白質和脂肪,所以被認為是不可取的做法。
目前推崇的是隔水煮沸消毒牛奶方法,就是把一天所用的牛乳按所需比例配好,然後將每次所需奶量分別裝在6~7個瓶中。將全部奶瓶裝在大鍋裏,加入冷水煮開後,再繼續煮30分鍾。煮好後將熱水換成冷水,把剩餘的奶加蓋保存以防進入灰塵,或直接放入冰箱中冷藏,下次喂奶前再拿出一瓶來,複溫後使用。每次所喂牛奶的溫度應該掌握適當,有些人於喂給嬰兒前先自己將奶頭放到嘴裏,吸一1:1試試冷熱,這樣會將大人嘴裏的細菌通過奶頭帶給嬰兒,應該改掉這種不良習慣。提倡給嬰兒喂奶前,先將奶瓶中的奶滴到前臂掌側測試一下,如果感覺不涼又不燙,就可以給孩子直接吸吮。
如果給嬰兒準備的喂養食品是奶粉,衝配時應該注意先將奶瓶中加入所需要的水分,然後再將奶粉倒入奶瓶。千萬不要先放奶粉後加水,最好是準備喂奶時再加奶粉。每次喂奶時,假如孩子已經吃飽,奶瓶中仍有剩奶或配好的奶粉,一定要全部倒掉,並用冷水把奶瓶徹底清洗幹淨,重新消毒以備再用。
4及時增加輔助食物母乳喂養雖然有很多好處,但是隨著嬰兒的長大,即使母乳量再充足,所供應的營養成分也會逐漸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要求,依靠牛乳或奶粉人工喂養的嬰兒更是如此。因此必須根據嬰兒的具體情況,如消化能力的強弱,以及健康情況的優劣,隨著月份的增長而添加不同的營養物,以作為輔助食物。
(1)出生第3周始,應該增加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如菜汁、果汁、西紅柿汁等,夏季很容易得到西瓜汁,可作為首選。大約需每日喂兩次,每次一湯匙。
(2)出生第4周始。應補充濃縮魚肝油以增加維生素A、D的供給。可從一滴開始,每日2~3次,以後逐漸增加至3~5滴,需連續服用1~2年。
(3)出生後3~4個月,需開始增加富有鐵質的食物,雞蛋黃含鐵質及維生素A、D較多,且方便易得,開始每天1/4隻,壓碎混在牛奶中喂,以後逐漸增加至每天喂一隻。如能
27R與含有維生素C的果汁、菜湯同時吃,更有助於對鐵質的吸收和利用。此外,新鮮的雞血、鴨血、豬血都含有豐富的鐵質,煮熟後切成碎末,也可調入濃米湯及粥內喂食。鐵質的及時和足量補充,能夠預防小兒發生缺鐵性貧血。
(4)嬰兒從5~6個月起,就可以添加米粥、爛麵條、蒸雞蛋、菜泥等。
(5)7~8個月起,可喂烤饅頭片或餅幹,以鍛煉小兒咀嚼能力並幫助牙齒生長。
(6)從準備斷奶起,就應該逐漸減少奶量,進食一些易消化的糕點及多樣的碎菜,並用含有鈣粉及鈣、磷類的代乳品作為補充。
(7)如果小兒的生長發育迅速,體重和身長超過一般嬰兒時,食物中供給的鈣質不能滿足需要,可以加用鈣片,每日兩次,每次一片,壓碎後溶於開水中,喂給小兒時需要注意的是,絕對不應該將鈣片或鈣粉放於牛奶內哺喂嬰兒,以免影響蛋白質的吸收。
(8)無論是斷奶與否,都不應給嬰兒添加任何生冷和油腥的食物;以免影響食欲或造成消化不良。
(9)作為添加輔助食物的餐具,應該每日煮沸消毒,以免使嬰兒“病從口入”。
(10)添加輔食要根據嬰兒月齡大小循序漸進,一般應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種到多種、由稀到幹、由軟到硬,逐步增加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