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2日是夏至,著名相聲表演大師侯耀文先生,在短短的幾分鍾裏,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發心肌梗死,不幸去世。
事後,薑昆在回憶侯耀文的時候,稱他因為工作繁忙而忽視了自己的健康,最終因為突發性心髒病不幸離開了人世。
確實,麵對著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很多的繁忙人士、精英們成功了,但他們成功的代價是那麼的巨大,他們付出的是自己的身體和健康。近年來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2005年1月,清華大學兩位中青年教師相繼去世,一位36歲,一位46歲,他們的去世相隔僅4天;
2005年1月5日淩晨4時許,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學者蕭亮中在睡夢中突然大口大口地喘氣,5分鍾後便與世長辭;
2004年11月7日,38歲的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壯年辭世;
2004年4月8日,54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由於心髒驟停突然辭世;
2004年3月4日,52歲的大中電器公司總經理胡凱心髒病突發,經搶救無效逝世……
超時工作,起居無常,睡眠不足,心理壓力過大,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缺少運動……這些就是他們的真實生活。為了事業,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健康;為了成功,他們忽略了自己的身體,更疏於對身體的鍛煉。由於對自身健康的長期忽視,疾病便會乘虛而入,最終釀成了難以挽回的惡果。
殘酷的現實,一次又一次的為我們敲響了警鍾:工作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健康問題絕不是兒戲!如果,你現在還對你的健康報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的話,或許你會很幸運地免於上述案例中的諸多不幸。但是,誰又能保證讓你的“幸運”得以兌現?因此,對你自身的健康大事,不可報以無所謂甚至是僥幸的心理,如果你真的還是這樣認為的話,或許那些無可挽回的惡果正在一步步地向你逼近。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積極行動。現在意識到健康問題的嚴重性還不晚,你還有足夠的時間去采取對策,並將之一一化解。那麼,對於工作相對繁忙的人來說,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呢?答案隻有一個:趁嚴重的惡果還未向你襲來,從現在開始,你就應該立即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並著手進行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持之以恒的健身鍛煉。因為,你的身體是需要運動與鍛煉的,而適度、合理、持之以恒的健身活動再配以合理的營養補充,是最有益於你的健康的。
從現在起,你就跟隨本書去實施你的健身、健康計劃吧!不要再以沒有時間為借口,事實上你還沒有忙到那種程度。而且即使你真的很忙,你忙的這些事也沒有你的健康重要。所以,不管怎麼樣,你就是擠也要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去做一些簡單的健身運動。
總之一句話:再忙,也要去健身!因為,對於你的身體來講,這是一項長遠的“戰略”性投資,隻要你真正付出了,必將使你終生受益無窮!
對於健身,很多人往往都是借口工作繁忙沒有時間而加以推托,相信對於其中的大多數人來說,這充其量隻是一種替自己開脫的借口罷了。因為絕大多數人還不至於忙到那種程度,退一步講,即使你真的很忙,但你忙的這些事能大過你的健康嗎?
健康問題絕不是兒戲,很可能當你真正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時,一切為時已晚。怎麼辦?其實,隻有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你必須首先端正自己的態度,走出思維上的誤區,並樹立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再忙,也要抽時間去健身!
在工作中,你或許很難找到一些“大段大段”的空閑時間來實踐你的健身計劃,但隻要你善於發現並去有效利用,一些“小段”的散碎時間卻還是很容易找到的,比如上下班的途中、工作疲憊之際、開會的過程中、午飯後的休息時間等。如果你能夠將這些零碎時間見縫插針地充分加以利用,做一些簡單的健身運動並持之以恒,不僅有助於緩解你的壓力、減輕你的疲勞,而且能夠愉悅你的身心、強健你的體魄。
“工作已經夠累了,回到家哪還有時間與精力去健身。”對於家庭健身很多人往往都會報以這種態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早出晚歸式生活,讓很多人都感覺到了生活的無奈。他們也往往隻是將家作為一個恢複體力的場所、一個臨時避風的港灣,期間也隻是任由時間在百無聊賴中白白流失,從不試圖去做一些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有助於健康的事。其實,你不妨試想一下,如果連洗臉、洗腳、沐浴的時間都可以用來做一些健身小運動的話,那麼在家裏進行一些簡單的健身鍛煉又有何難呢?事實上,要強身健體很簡單,其中的轉變就在你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