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知道答案: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1(2 / 2)

心靈與夢一起成長,這是本書中一篇文章的題目,其意思是,心靈成長會同步地體現在夢中,而夢的改變,也常是心靈改變的一種標誌。對我而言,考試夢是一個極大的焦慮,而考試夢的化解,也是我心靈成長的一個裏程碑。

書中,我一直在說,向夢尋求答案,而我也一直有意識地在這樣做。譬如我在書中寫到,一次考試夢中,我突然明白,這張試卷沒有正確答案,而拒絕做這張試卷。這是我對中國文化的一個思考結果:在我看來,我們許多傳統的價值觀根本就不能成立,假若它們是衡量我們是否及格乃至優越的考題,那麼,這份考題根本沒有正確答案!

假若尋求正確答案的話,就需要從傳統的、反人性的價值觀中跳出來,學習去尊重人性本身。就這一點而言,夢具有無比重要的價值。

夢是什麼?

弗洛伊德說,夢是願望的實現,夢是潛意識的反映,而潛意識中,則藏著我們的意識所不能接受的那些東西。

相比而言,我更喜歡美國心理學家馬爾茨的說法:潛意識,是我們能量的容器,藏著無數資源,意識隻要設定目標,潛意識就會朝向這一目標前進。

我很多次深切地體驗過,夢中的思考無比流暢,遠勝於我用意識層麵的頭腦進行思考。

譬如,我曾連續三天,在夢中思考什麼是投射性認同,其實不是思考,而是一個我給另一個我的講解,講解過程酣暢、自然、靈動、無比精微,醒來之後,我又沒法用語言描繪,但我知道,我對投射性認同的理解,絕對深入了不止一個層次。

譬如,一次思考自由時,我夢見,我在對另一個我講解上帝粒子玻色子,而玻色子,我不過是聽說過而已,而夢中的講解,根本不是我認知水平所能達到的。

譬如,在思考專製、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時,我夢中破局,大喊出“這張試卷根本沒有正確答案”。

至於夢中作曲、寫詩、說英語、唱歌等事情,相信無數人體驗過,夢中的創造力,遠不是現實中的自己所能達到的。著名的故事則有,門捷列夫受夢的啟發而寫出元素周期表,沃森則受夢的啟發而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

我自己一次竟夢見,康德跟德國皇帝說:天上沒有一顆星星是多餘的,地上沒有一個人是壞的。當然,更頻繁發生在我身上的是,我借助夢一次次地療愈自己。

心理學家榮格(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曾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弟子,他提出了集體無意識的概念,對中國文化非常看重)說:“唯有洞察自己內心,眼界才能清楚。隻往外看,那是發夢;內觀始有覺醒。”

我個人的成長過程,一次次地驗證了這一點。

所以,希望我這本簡單的書,能傳遞出這份美好的體悟:試著,向夢尋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