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題詞寫恨忽遺失露出幽情 行聘求婚乍聞知驚成死病(1 / 3)

詞雲:

情難說,須防透出詩喉舌。詩喉舌,見影聞聲,輕輕漏泄。婚姻隻道絲蘿結,誰知別有花枝節。花枝節,不是友歡,便成永訣。

右調《憶秦娥》

話說常總鎮,見昌參軍批讚他兒子的文章精采,不勝大喜。遂來見吳趨道:“有事奉煩。”吳趨慌忙問道:“不知何事?望即賜教。”常勇道:“小弟心中,實欲要求昌小姐為兒媳。一向隻愁昌老眼睛高大,又恐小兒文字粗淺,不能打動他。今見昌老批閱,甚是稱揚。則昌老之心,必有幾分打動。今乘其心動之時,請良媒說合,則婚姻有可成之機。今想良媒,非先生不可。故特相求。”吳趨連忙打恭道:“以老大人泰山北鬥之尊,令公郎冰清玉潤之譽,晚生再掉三寸不爛之舌,自然十有九成。但據愚意想來,還得老大人再致一字與貴同寅,托其從中撮合,則兩處著力,無不妥矣。”常勇道:“先生此論極妙。我即寫書。”便別了出來,著人寫書不題。

卻說昌小姐,自從父親叫他看文之後,心中甚是不樂。此時小姐已是十七歲了,因想道:“我那唐生,此時正在弱冠之年,多應入泮久矣。青青子衿,桂枝易折。但思他既具擲果之容,他父母自應擇配成婚,以娛現在。豈肯為我飄萍生死未定之人,而使他守盟失偶?斷斷必無此理。但我看那唐生,為人年紀雖小,卻十分至誠,言如金石。既與我定盟終身,焉肯相負?即使父母逼之,恐他亦不肯負心,作薄幸之人。”

小姐幾番自解,又幾番自歎,早不覺眉黛低顰,香消玉減。春輝看見小姐無情無緒,早窺八九。隻說是小姐懷春,愆期傷感,不知其別有心事。因百般解慰,以博小姐之歡。一日,小姐想到無聊之際,製一桃源憶故人的小詞,以消煩悶。小姐做完看了,甚是得意。想道:“我二人日後果得相逢,也不枉我一番忍死偷生。”正打點錄出,不期秋素走來說道:“奶奶忽然病發,小姐作急去看要緊。”小姐聽見吃驚,慌忙將詞藏入袖中,到母親房中問候。杜氏在牀呻吟,小姐在旁服侍了半晌,方得漸漸蘇醒,有些清頭。

不一會,昌全也急急走來,問了一番。見杜氏平複,方放心去了。杜氏見小姐在房中忙了一日,因說道:“我疼已定。你回房去歇息,歇息吧。”小姐隻得回到自己房中,吃過夜飯,因勞碌了一日,正打帳收拾安寢。忽想起日間所做的詞兒,連忙在袖中一摸,卻不見了。心下著驚道:“詞中吐露幽情,一旦被人拾去,傳到父親眼裏,隻說我女孩兒家涉邪。卻怎麼處!”連忙喚春輝、秋素道:“我日間曾做了一首詩詞在袖中,如今不見了。必定失落在太太房中。你二人可速去為我尋來要緊。”

二人轉身就走,走至中門,不期中門早已鎖了。二人無奈,隻得走回對小姐說知。小姐聽見,急得沒法。道:“待我自去叫開。”遂同了春輝、秋素走出房門,忽又想道:“父母已睡,夜間無故去驚他,非女孩兒之為也。”遂又回房,叫二人點燈於房中,一路各處找尋,直尋到半夜,並不見片紙隻字。小姐無奈,隻得上牀而睡,一夜無眠。正是:

心事關心心不支,不禁默默見於詞。

詞兒失去為人見,道是無私也有私。

卻說昌全次早起來,忽見使女掃地,拾起一條字紙來。昌全看見,忙討來看。看來,卻是女兒寫的一首詞兒。隻見上寫道:

朝朝暮暮皆挨過,音信杳無一個。胡塗坐久胡塗臥,淚也胡塗墮。簾都卷起巢都破,燕雀還來稱賀。新詞隻當舊詞做,料想無人和。

右調《桃源憶故人》

昌全看完,暗暗驚訝道:“這妮子如何有此豔詞?”因想道:“常言:『女大不中留。』我若執此詞詢問起來,那時牽枝帶葉,一旦聲揚,未免參商骨肉。抑且敗名。”又想道:“他年已及笄,又多才多識。感懷借喻,有所不免也。未必便有他意。但他不見此詞,必然驚惶,慮我看見。我若收藏了,相見時未免有些形跡芥蒂,使他局蹐不安。莫若竟做不知,仍將此詞置於原處。待他尋覓而去,方無疑慮。且他一個慧心女子經此一番,必然改悔,何必盡情托出?”遂將此詞放在原處。

隔不得一會,小姐果然使了春輝先來問安,就留心將眼四下偷看。忽見牀旁果有一團字紙,他便遮遮掩掩,乘著奶奶不看,他就連忙踅去拾了。藏入袖中,如飛走回,來見小姐。小姐正在穿衣,春輝走到麵前,笑說道:“小姐,一天疑慮皆消矣!”遂於袖中取出原詞。小姐接看,不勝歡喜道:“畢竟還是你伶俐,作事妥當。”又問奶奶如何光景了?春輝道:“奶奶已好了。”